【明報專訊】作為一名腸胃科醫生,我幾乎每天都接觸到需要照大腸鏡或胃鏡的病人。不少人都經歷過照大腸鏡及胃鏡,無論事前準備、檢查過程及事後注意事項,主診醫生和護士都會詳盡解釋。不過,在日常替病人檢查時,仍然會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希望在這裏和大家分享一下。(編按:病人在照大腸鏡前幾天開始低纖維飲食,並需要服用瀉藥及戒口。事關大腸內若殘留大便的話,不單止阻礙瘜肉的偵測,嚴重時更可以阻礙大腸鏡推進。至於病人在完成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之後,離開檢查中心後是否可以大吃一餐?)

相關閲讀:別怕照胃腸鏡辛苦 了解集檢查、診斷和治療準確度高的好處 照鏡前後注意3個關鍵
低纖飲食 服瀉藥清洗大腸壁
相信大家都知道,病人在照大腸鏡前需要服用瀉藥及戒口。當中原理是,病人要在早幾天開始低纖維飲食,並用瀉藥清洗大腸壁,以確保檢查時腸鏡視野不受阻擋。每次問起病人有否跟從指示戒口及服用瀉藥,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已經做足,但當再深入了解究竟他們戒口時吃了什麼,就會發現不少人對怎樣戒口有自己的詮釋方式,導致他們大腸的乾淨程度未如理想。要知道,如果大腸內殘留大便的話,不單止阻礙瘜肉的偵測,嚴重時更可以阻礙大腸鏡推進,延長檢查時間。因此,如果大家對於服用瀉藥及戒口的準備有任何疑惑,記得要問清楚醫生及姑娘。
相關閲讀:大腸癌95%屬腺癌 九成由腺瘤瘜肉演變 照大腸鏡或黏膜下剝離術切除頑固瘜肉?
檢查後忌立即吃刺激食物
不少病人完成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之後如釋重負,並期待離開檢查中心後要大吃一餐。我們對於病人完成檢查後的飲食並沒有很多限制;然而,建議不要立刻進食高危或刺激的食物(如辛辣、刺身)。因為在內視鏡檢查過程中,要輸入氣體令消化道膨脹,而這些氣體在檢查後需要時間排出,不少病人都會感到腸胃有脹痛感覺,如果再加上其他導致腸胃不適的元兇,例如高危及刺激食物,或會導致情况更複雜。
曾經有病人完成胃鏡檢查後去快餐店吃薯仔沙律,不久後出現肚痛、肚瀉及發燒,並致電中心求救。雖然最後發現應該是食物處理不當導致輕微腸胃炎,然而這些在胃鏡檢查後不久就出現的症狀,難免會令醫生和病人格外擔心。
大家接受內視鏡檢查都希望過程順利,因此即使事前準備較繁瑣,緊記勿偷懶或嘗試走捷徑。如有任何疑問記得及早提出,在完成檢查後亦不要忽略醫生和姑娘提及的注意事項。
文:余霆鋒
(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主管、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