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突變

用卵巢癌藥醫前列腺癌? NGS配對 尋找隱藏救星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新療法:次世代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

81歲李先生的前列腺癌轉移,今年二月因頭痛頭暈入院,發現腦部有十多個腫瘤。接受電療、荷爾蒙治療後徵狀明顯減少,但三個月後,腦部新出現近20個腫瘤。

腫瘤如此兇惡,十分罕見。面對高齡及有其他慢性病的李先生,醫療團隊只能坐以待斃?基因檢測、標靶藥物如何幫助李先生安度82歲生日?

 

個案

老翁前列腺癌上腦 治療困難

李先生去年因肺炎住院,其間發現前列腺癌指數(PSA)稍高。時年81歲的他有慢性肺氣腫,不希望做前列腺穿刺檢查,便決定以保守治療,觀察PSA的走勢。

數月過去,李先生身體情况尚算穩定,PSA指數只是上升了少許。但今年2月李先生突然覺得頭暈頭痛,步履不穩。入院檢查竟發現腦部有十多個腫瘤,最大的一個直徑達3.5厘米,壓迫腦幹神經(圖一)。全身正電子掃描發現前列腺和盆腔淋巴為可疑的腫瘤源頭。

用卵巢癌藥醫前列腺癌? NGS配對 尋找隱藏救星
(圖:受訪者提供)

李先生病情十分危急。腦外科和麻醉科認為病人肺功能不好,且腦部血管有嚴重硬化,做開腦手術風險過高。病人也不希望冒太大風險。團隊為先生安排了立體定向放射手術(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以高準確度及高劑量的X光,針對腦部14個腫瘤進行放射治療。

SRS後,李先生的腦部病徵明顯減輕,團隊亦為李先生安排荷爾蒙治療,前列腺癌指數逐漸下降。SRS後一個月的磁力共振發現腦部腫瘤全部都明顯縮小了。

可是,SRS後三個月,磁力共振再次發現腦部出現了近20個新的腫瘤(圖二)。全身正電子掃描也發現盆腔和腹部的腫瘤數目增加了。

 

高齡兼慢性病患 化療風險大

荷爾蒙治療對前列腺癌的控制,通常都超過6至12個月,李先生病情在3個月內急速惡化着實罕見。若跟隨傳統的前列腺癌治療指引,李先生可能要考慮化學治療,但以逾80歲高齡且身體有慢性疾病的考慮下,化療風險實在太高,療效不太明顯,而且藥物未必能進入腦部控制腫瘤擴散。

用卵巢癌藥醫前列腺癌? NGS配對 尋找隱藏救星
風險較高——高齡癌症病人若同時有慢性病,手術和化療風險較高。(圖: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非文中個案事主)

團隊因此再次建議李先生,接受前列腺癌的穿刺活檢,嘗試從病理和分子診斷技術分析腫瘤,以尋求最好的治療方法。

病理分析是西方醫學的基石。傳統的腫瘤病理化驗主要是依靠醫生憑肉眼和經驗,在顯微鏡下分析細胞和組織的結構、形狀、分佈,再加上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IHC)對腫瘤作出診斷和分類。

隨分子生物學的進步,近年基因分析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步分析數百以至上千個腫瘤基因已經可以在臨牀情况下執行。這技術突破名為「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這些基因變異資料為病理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數據基礎,令醫療團隊可以對每個病人在不同病情階段的腫瘤作個人化分析。

 

新抑制劑針對罕見基因

李先生最終接受了前列腺組織檢查。病理科醫生確定了李先生患有高度活躍「神經內分泌前列腺癌」,腫瘤帶有罕見的雙重「BRCAness」基因突變。BRCAness基因組首先在乳癌和卵巢癌中被發現,這類基因突變導致腫瘤基因有修復缺陷。新式藥物「PARP」抑制劑針對腫瘤細胞這一弱點,令本身基因已不穩定的腫瘤細胞,基因變得更不穩定,繼而引致腫瘤細胞死亡。

發現突變
發現突變——有病人的前列腺癌轉移至腦部,透過「次世代定序」驗測,發現腫瘤帶有某種基因突變,患者因而可借用針對的藥物來治療。(圖:decade3d、yodiyim@iStockphoto)

在大型臨牀試驗中,「PARP」抑制劑成功提高了卵巢癌病人的存活率。在卵巢癌以外,其他帶有BRCAness基因的腫瘤也很有可能有相似特徵。2015年11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首個報告,發現在16個帶有BRCAness基因的前列腺癌中,14個(88%)對PARP抑制劑有良好效果。一部分胰腺癌和「三陰性」乳癌對PARP抑制劑也有反應。

經詳細討論,李先生決定試用PARP抑制劑。服用兩周後,前列腺尿道病徵有明顯改善。四周後,磁力共振顯示腦部腫瘤縮小。八周後,大部分腦部腫瘤消失(圖三)。十月,李先生和眾孫兒度過了一個愉快的82歲生日。

文:林泰忠(香港大學臨牀腫瘤科臨牀助理教授)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