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服標靶藥後步步痛楚 足病診療師助踏步

年近70歲的肺癌病人向先生(左),服標靶藥後出現「手足症候群」。新東聯網足病診療服務統籌張元鉅(右)助他清除陷甲。(朱韻斐攝)
「兩隻腳拇趾陷甲、生肉芽、流膿,痛得很厲害,每行一步就痛一下,不能晨運。」患肺癌的門球運動員說。雖藥物不斷進步,抗癌患者仍要面對一定的藥物副作用,有接受化療和標靶治療的病人手腳紅痛、龜裂、甚至陷甲和化膿,稱為「手足症候群」。該名運動員接受標靶治療後因兩腳拇趾陷甲,劇痛致步步艱難,轉介至足病診療師治療後傷口癒合,能如期參與國際比賽,形容於足部治療後同樣能擁有優質生活。
醫生:皮膚變薄引發手足症候群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足病診療服務統籌張元鉅解釋,部分癌症病人在化療和標靶治療後2至12日,因皮膚變薄出現問題,統稱為「手足症候群」,新界東聯網每年接收約200宗手足症候群新症,約90%是標靶治療病人,10%是化療病人;他們主要是肺癌患者,還有少量乳癌、大腸癌患者等。
69歲的Tong(化名)於2012年確認肺癌,2017年轉服標靶藥後一、兩個月開始,「兩腳拇趾陷甲、生肉芽、流膿,痛得很厲害,每行一步就痛一下,日常生活很不便。雖然醫生告訴我多點吸新鮮空氣,但我不能晨運」。Tong同年獲腫瘤科醫生轉介至足病診療部,張元鉅為他切除陷甲並處方消炎藥後,傷口兩周後癒合,Tong可以再打太極和門球。
進入明報文化館,揀選您最想重溫的社會變遷範疇集體回憶 立即投票! |
Tong的腳趾今年10月再發炎,而他須於11月代表香港到台灣參加一個國際門球比賽,張元鉅隨即為他安排做部分趾甲拔除術和化學性杜甲根,Tong休息兩星期便能如期參加比賽,他認為,「治療令我有優質生活」。
陷甲生肉芽 治療後兩周可打太極
年約70歲的肺癌病人向先生,2018年開始服標靶藥,服藥後2個月開始,兩隻腳拇趾、左二趾都出現陷甲並長了肉芽,同年12月獲轉介至足病診療部清除陷甲,又獲張元鉅送贈一對適合他的鞋。向先生說,「即時感到舒服多了」。
張元鉅說,部分手足症候群患者腳底皮膚龜裂,一踏地皮膚受拉扯感劇痛;部分患者則會腳甲反起,一碰亦會劇痛,如延誤求醫,最嚴重者皮膚可裂開見肉流血,甚至化膿入侵成骨炎,足病診療師會為他們清膿、洗傷口、剪去多餘腳甲、磨去過厚腳皮增生;如陷甲嚴重,更會施小手術切去部分入肉指甲,甚至為病人杜甲根免不斷復發。
指導日常護理 提升病人生活質素
足病診療師亦會指導病人日常護理方法,如用潤膚膏和敷料,亦會教病人避免穿尖頭鞋壓住腳趾造成磨損、免熱水浸腳令足部更乾燥等;他們亦會因應病人情况提供適當護理物品,包括為足弓高的病人製作適合的鞋墊使腳掌平均受力、為要包紮的病人提供特別魔術貼手術鞋,易於穿著亦減少傷口再受創,改善病人生活質素。
公院50診療師專治奇難雜症
全港公立醫院目前有50名足病診療師診治各式足部奇難雜症,由香港腳、扁平足、灰甲、糖尿腳到各類傷口患者都是他們的病人;簡單至傷口護理到冷凍治療和小型皮膚手術都是他們的強項。本港暫未有大學提供足病診療師學位課程,醫管局每年資助一、兩人到英國受訓後回港服務。
護理、皮膚手術、訂鞋具 均屬工作範疇
足病診療師是專職醫療職系的一種,提供足部及下肢多方面的檢查和治療服務,由傷口護理、清創、開外敷藥物和藥水、到冷凍治療醫皮膚疣和小型腳甲和皮膚手術、為病人訂製適合的鞋具和足部護理教育都是他們的工作。病人需要醫生轉介才可接受公立醫院足病診療服務。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足病診療服務統籌張元鉅說,全醫管局目前有50名足病診療師,新界東就有7人一年照顧1.5萬個案,其中5000個屬新症,整體約70%至80%是糖尿病人,足病診療師定期為他們做足部血管檢查和傷口護理等,其餘病人包括扁平足、筋膜炎、灰甲、香港腳等。張元鉅亦曾遇過有癌病人腫瘤擴散至骨關節,無法屈曲身體剪腳甲,令腳甲愈來愈長,獲轉介至足病診療師後,他們用較大型鉗才能剪去腳甲再磨薄增生的腳甲層。
港未有相關課程 主要英國受訓註冊
張元鉅說,香港暫未有大學提供足病診療師學位課程,本港亦未有註冊制度,醫管局足病診療師主要是在英國受訓和註冊。相信隨人口老化足病診療需求增加,張說局方目前每年資助一、二人到英國接受3年學位課程後回港服務最少5年,確保每年有新人加入團隊。
- 【第二代新冠疫苗】孔繁毅:逾600人已接種國藥Omicron疫苗 試驗者副作用發燒、局部疼痛、疲倦 料12月可接種
- 【新冠變種】本港Omicron BA.5逾百宗個案涉不同分支 歐家榮:來自多個源頭 日本英國確診回升
- 【第二代新冠疫苗】莫德納擬申請在港用二代疫苗 輝瑞BioNTech新疫苗研究:對Omicron免疫反應增19倍
- 【新冠變種】哈佛研究發現Omicron BA.4和BA.5能避康復者及已接種疫苗者抗體 或令感染激增 莫德納正研究新版疫苗
- 【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 【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 【新冠康復者】感染新冠長者後遺症 長新冠令性情行為有變?心理負面情緒問題怎辦?
- 【新冠疫苗】美FDA准6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 測試:BioNTech對幼兒避免感染有效率80%
- 【血氧機】消委會提醒影響血氧計準確度的5個因素 指甲太長手太冷太濕、心房顫動不宜使用(附使用技巧短片)
- 【新冠變種】BA.4及BA.5傳播力更強 多國感染比例上升 歐疾控中心發警告 將成主流病毒株
- 實心實意:院舍終老 去者無牽掛 留者無遺憾
- 【淋巴癌 標靶藥治療】淋巴癌治療新法:新一代標靶藥、免疫治療、骨髓移植 及早對症下藥(更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