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痛風腳趾公、膝關節痛僅尿酸積聚警號 正視背後慢性疾病減發作機會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痛風是一種常見的急性骨骼痛楚疾病,經常發生於腳趾公、腳跟及膝關節位置,發作時患處突然出現紅腫熱痛。有說痛風名稱由來,是因患處即使被風輕輕吹過,也可引發劇痛。痛風發作來得又急又烈,卻不難處理,透過消炎止痛藥及其他特效藥便可有效止痛。不少患者有見痛楚能夠輕易紓緩,便掉以輕心,滿以為再發作時才看醫生,或自行購買止痛藥便可輕鬆把痛風打發掉。在醫生角度來說,痛風患者也如輕風般,止痛後便瞬間消失。(編按:痛風患者體內尿酸過多,有可能是腎臟功能出現毛病;或跟代謝綜合徵有關,例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過胖等。)

痛風發作尿酸積聚警號 結石破壞關節皮膚潰爛

然而,痛風發作只是一個警號,提示患者體內尿酸代謝出現毛病,以致過多尿酸積聚於關節引發炎症及痛楚。止痛只能治標,如沒有正視尿酸過高的問題,有可能令痛風重複發作,以致患處關節變形,或形成痛風結石破壞關節及造成皮膚潰爛;而且經常服用消炎止痛藥也會增加患上胃潰瘍、腎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相關閲讀:痛風5大成因 適當戒口尿酸濃度可減15% 高危人士:男性、肥胖、高血壓要注意

痛風或與腎臟功能、代謝綜合徵有關

此外,痛風患者體內尿酸過多,有可能是腎臟功能出現毛病,無法排出尿酸所致,而痛風也跟代謝綜合徵有關,例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過胖等。

因此,從醫生角度來說,處理痛風最大考驗不是止痛,而是讓患者不要在止痛後便如風般消失離開,應好好正視與痛風相關的一系列慢性疾病,盡早接受檢查及治療;以及明白止痛只解燃眉之急,治本還得從降尿酸着手,才能減少痛風發作的機率。


相關閲讀:【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止痛治標 降尿酸入手減痛風發作機會

除了保持健康生活和飲食習慣,目前有不少有效的降尿酸藥物,當中以別嘌醇(allopurinol)最為普遍使用。它透過抑制身體產生尿酸,令血液中的尿酸水平下降,是有效治療痛風的藥物。然而少數患者服用別嘌醇後會出現嚴重過敏反應,包括發燒、發冷或頭痛,然後出現皮疹、水疱等,患處感到紅腫痕癢,甚至帶來可致命的史蒂芬斯–強森綜合徵(Stevens-Johnson syndrome)。研究發現,帶有HLA-B 5801基因人士較容易發生上述過敏反應,建議在服用別嘌醇前先做基因測試,了解出現過敏反應的風險,以選擇適合的降尿酸治療。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談痛說情)

■中大痛症頻道

bit.ly/47ksJWy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