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孩子對人的信任崩潰,再也沒有什麼比這現實更殘忍。因為信任是安全感的來源。沒有安全感,人便會經常處於焦慮、恐懼的狀態,對身邊的人和事也充滿猜疑,很難與人建立開放坦誠甚至親密的關係,也會影響自尊感、自我認同、自我實現,窒礙個人發展;信任和安全感是每個人心理發展的基石。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著名理論——需求層次,就是說人類的需求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而安全感和信任,就是僅次於生理上的需要。信任和安全感讓人可以活在免於恐懼的自由空間,有能力與人建立真誠互信的關係。安全感也會為人帶來穩定的情緒,讓人更能發揮所長,尋找生活的意義。
社運中「受傷」 互信變脆弱
在過去半年社會運動的洗禮下,以往我們一直信守的核心價值、道德標準、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已變得十分脆弱。在這段期間曾經被傷害過、被威迫過、被暴力對待過的人;又或是那些曾經目睹過不公義、不理性、超越道德底線的事情的人,他們對身邊所有事物也會變得很敏感,會更容易懷疑身旁的人是敵還是友,那份莫名的恐懼確實是難以形容。這也令我想起那些臥底,一直以為是好兄弟、好姊妹、好朋友,卻在你完全沒有防範之下傷害你,那份心寒的感覺,一生難忘,從此對人的信任盡失。
長期活於恐懼不安終崩潰
阿明其實是個能力很高,很有抱負的孩子,在這麼困難的成長環境下,也能獨力面對生活的挑戰。但無論能力有多高的人,長期活於恐懼不安的環境下,也總會有崩潰的一天。特別是當社會出現大動盪之時,就會令這些原本安全感基礎不穩的孩子更容易倒下來。
安全感的建立從來沒有捷徑,是建基於人與人之間長期的互信經驗。摧毁容易建立難,毁掉之後重建更難。阿明一直希望爸爸承認自己的錯誤,改變過來。但是,自以為是的人往往只會推卸責任,埋怨別人,又怎會面對自己的過失呢!幸好阿明最後在社工和教師的幫助下,擺脫了終日惶恐不安的生活,開始接受心理治療,並搬到生活較穩定的宿舍居住,重建自己的人生。
專題系列文章
- 血庫O型A型B型血僅4天存量 紅十字會籲踴躍捐血
- 許樹昌料流感3月中始回落 籲長者幼童盡快接種疫苗 不打針注意戴口罩手衛生
- 食物中毒受影響人數續增 餐後6至68小時現嘔吐、腹瀉、發燒等食物中毒病徵
- 研究:34%失胎夫婦現抑鬱情緒 哀傷持續影響夫婦關係 倡生育史納輔導評估
- 疫後腦膜炎雙球菌反彈 細菌入侵血液可致嚴重病症 病徵:發高燒、劇烈頭痛
- 港踏入流感季節 九成甲型H1病毒 院舍學校一周7宗爆發 衛署籲打疫苗
- 母乳庫招募捐贈者 為極早產及患危疾初生嬰提供母乳
- 流感活躍度上升 公院流感入院率增 衛生防護中心:本港即將踏入流感季節
- 兒童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5個常見問題 解答家長疑慮 (衛生處方)
- 內地人類偏肺病毒感染呈升勢 許樹昌:非新病毒注意衛生可防 料本港下月中流感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