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腎癌非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但近10年個案不斷上升。現為世界排行第12,每年每10萬人中有12人確診新症,患者多為中年以上人士,男女患者比例1.5:1,男性患者比女性較多。部分男性病人因睾丸忽然出現精索靜脈曲張,從而發現腎癌。
腫瘤塞血管 致精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曲張通常發生於青春期,患者會在陰囊位置摸到靜脈血管膨脹,觸摸時不適及輕微痛楚。泌尿外科專科醫生朱永康指出:「如過往沒有精索靜脈曲張,但突然出現病徵,或本身患有此症,但情况突然加劇,都有可能跟腎癌有關。因腎癌發展時,除了腎臟有腫瘤,亦會走入血管,入侵大靜脈,阻塞血管,影響睾丸血液流通,久而久之令血管膨脹、彎曲,出現精索靜脈曲張。」一旦發現病徵,宜盡快求醫,抽血、驗小便、電腦掃描,檢查有否患上腎癌。
吸煙中央肥胖風險較高
腎癌成因至今未明,病徵不明顯,暫時亦沒有大型篩查計劃,較常見於50至70歲男士,及華人和非裔美國人,而下列人士患上腎癌的風險較高,要格外注意:
- 吸煙
- 中央肥胖
- 長期洗腎的腎病患者
- 患有遺傳疾病結節性硬化症、希佩爾林道綜合症(Von Hippel-Lindau syndrome,簡稱VHL)人士,研究指50% VHL患者有可能患上腎癌。
相關文章:
早期腎癌局部切 衰竭風險減 微創須趕25分鐘內完成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