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第4針保護力僅多兩月?劉宇隆:18至59歲人士接種3針染疫出現重症及死亡機率接近零 長者長期病者宜打4劑
【明報專訊】政府上周六(21日)起容許18至59歲市民接種第4劑新冠疫苗。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日前(23日)表示,18至59歲者接種3針後,染疫後出現重症及死亡機率接近零,至於接種第4針,除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外,其他人無必要打第4針,稱第4針僅提供多一至兩個月保護力,比喻如多次溫習也難以再提高分數,強調現時應優先提高80歲長者的第3針接種率。
第4針保護力僅多兩個月 劉宇隆:年輕力壯毋須打 長者長期病者要打4針
劉宇隆昨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18至59歲者接種3針後,染疫後出現重症及死亡機率接近零,「一萬個都唔夠一個」,而第4針只能提供多一至兩個月保護力,故從防重症及死亡角度,一般人「絕對唔應該打第4針」。
他解釋,多次注射同一款疫苗下,每次產生的保護力會減少,比喻「溫書溫到第4次,分數去到70分……無得再高啦」,且可能有弊端,例如年輕男性接種復必泰疫苗有患心肌炎風險,他個人認為不值得打第4針。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第三針或第四針 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4月14日)
較高暴露風險人士需打第4針 倡先推高長者3針接種率
劉宇隆認為,一般18至59歲的人中,僅小部分可考慮打第4針,包括有個人需要如即將前往海外地區,或有較高暴露風險如醫護或邊檢人員等,可自行評估風險作決定。他強調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有需要打第4針,因80歲以上群組接種3針後死亡率仍有1.2%,打第4針可再減死亡率,而現時80歲以上第3針接種率僅約兩成,應在新一波疫情前爭取在兩至三個月內盡力推高長者3針接種率。
近期每日新增約200多宗個案,劉宇隆形容是疫情「餘波未了」,若出現第六波,將會是因為出現新變異病毒株。由於本港接種率已較年初上升,他相信新一波只會增加感染個案,不會出現太多重症或死亡,可平常心看待。
張竹君稱一般人3針足防重症
被問到市民應如何衡量是否打第4針,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引述科學委員會建議,指一般而言3針已足夠預防重症及死亡,惟部分人若想獲額外保護,可選打第4針。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年滿60歲合資格人士:打第4針需距第3針3個月 沒打針康復者一個月後可接種 許樹昌:溝針可短暫提升抗體
何栢良:復必泰針後半年防重症成效高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23日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本港去年11月才全面開放打第3針,要相隔至少6個月才可再接種,現時合資格打第4針的人不多。
何栢良說外國有大量數據證明接種復必泰後半年防重症成效相當高,在預防重症角度考慮,主要是長期病患者需考慮打第4針,如糖尿病、腎衰竭或肥胖者,至於完全健康者則無迫切需要打第4針。
(新冠疫情)
- 【新冠變種】哈佛研究發現Omicron BA.4和BA.5能避康復者及已接種疫苗者抗體 或令感染激增 莫德納正研究新版疫苗
- 【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 【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 【新冠康復者】感染新冠長者後遺症 長新冠令性情行為有變?心理負面情緒問題怎辦?
- 【新冠疫苗】美FDA准6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 測試:BioNTech對幼兒避免感染有效率80%
- 【血氧機】消委會提醒影響血氧計準確度的5個因素 指甲太長手太冷太濕、心房顫動不宜使用(附使用技巧短片)
- 【新冠變種】BA.4及BA.5傳播力更強 多國感染比例上升 歐疾控中心發警告 將成主流病毒株
- 【新冠疫情】疫苗通行證擴至13指定醫療處所 關於醫管局專科門診診所等疫苗通4個常見問題
- 【新冠康復者】第五波兩宗2月染疫3個月後二次感染疑涉BA.2.2 前四波染疫900人今波再中招 梁子超料再感染病徵輕微
- 【猴痘】全球逾1000宗病例 美國CDC:猴痘經直接接觸具傳染性的瘡、痂或體液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