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本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一旦患者的血糖水平長期失控,會有很高風險引致併發症,當中包括心臟病。有研究指出,成年糖尿病患者比無糖尿病人士,其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會高約2至4倍。此外,「三高」中的血壓高及血脂高,與糖尿病亦是息息相關。所以如及能早發現及控制糖尿病病情,除了可穩定血糖水平,亦間接降低了患上「三高」及心臟病的風險。
相關文章:【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糖尿病人患三高 心臟病風險倍增
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醫生表示,若病人的血糖水平長期高企,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內膜和肌肉細胞的功能會直接受影響,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機會,久而久之,心血管會被這些斑塊阻塞,情况嚴重最終會導致心肌梗塞;另外,糖尿病亦會直接增加心衰竭和腎衰竭的機會。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心血管疾病風險 | 病人「壞膽固醇」目標水平(mmol/L) |
低 | <3.0 |
中 | <2.6 |
高 | <1.8及將目前「壞膽固醇」水平降低至少50% |
極高 | <1.4及將目前「壞膽固醇」水平降低至少50% |
極高* | <1.0及將目前「壞膽固醇」水平降低至少50% |
*病人在接受最大耐受劑量的他汀類藥物治療下,仍於兩年內先後出現兩次心血管相關問題病發,包括中風、心血管或周邊性動脈血管阻塞。
一般而言,病人會透過藥物來控制「壞膽固醇」水平,現時亦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例如常用的口服他汀類藥物(Statins)及依澤替米貝(Ezetimibe)等,亦有針劑PCSK-9抑制劑可供選擇。醫生一般會按照病人的情况,而建議相應的藥物。
建議恆常量血壓監察 正確方法3部曲
至於血壓問題,根據2018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及2020年世界高血壓聯盟(The World Hypertension League)發布的指引,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以下水平:
65歲以下:
上壓(收縮壓):120-130 mmHg
下壓(舒張壓):70-80 mmHg
65歲以上:
上壓(收縮壓):130-140 mmHg
下壓(舒張壓):70-80 mmHg
陳醫生建議,不論是高血壓病人,抑或是血壓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都應該自行定時在家量度血壓。怎樣才是正確量度血壓呢?
- 量度血壓前30分鐘,不要運動、吸煙、進食或飲用含咖啡因飲料,保持心境平靜;
- 在休息5分鐘或以上後,可量度第1次血壓;
- 之後每隔1分鐘再量度多2次,得出共3個血壓結果,用最後兩次結果的平均值作記錄。
4類常用血壓藥 盡早控制血壓
要控制好血壓,一般常用的血壓藥有:
1/利尿劑(Diuretic)
2/鈣離子通道阻斷劑(Calcium channel blocker)
3/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RBs/ACEIs)
4/β受體阻斷劑(β-blocker)等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况,考慮選擇相應合適的血壓藥,一般會選用兩種血壓藥一併處方,希望盡早控制血壓。
專題系列文章
- 【口乾症】長者唾液分泌減易致說話吞嚥困難 增蛀牙風險 預防6措施
- 婦女尿失禁|尿滲尷尬 年紀大無法控制肌肉?骨盆底肌肉運動4正確關鍵
- 秋季養生:少吹着冷氣火鍋、吃西瓜 保陽氣護脾胃 附滋陰潤燥食療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不正常的皮膚痣或斑 擔心變黑色素瘤?5個ABCDE特徵盡快求醫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胃癌先兆一定是胃痛?切胃後無得食?確診多屬晚期 手術治療、腹腔化療見成效
- 【走路姿勢】5個步姿問題 隨時引發膝痛腰痠、肩頸不適 正確走路4個注意
- 【聲帶癱瘓2徵狀】說話聲音虛弱漏氣、飲水易嗆 喉肌電圖助一站式診治了解治療最佳時機
- 三大類型各有成因 了解特徵及早防範 中大醫院拆解糖尿病迷思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