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5個不可忽視的併發症 慎防糖尿足、心臟病、糖尿上眼 控血糖貼士
糖尿病是都市人常見的病症之一,據研究數字顯示,香港現時有逾70萬人糖尿患者,近年更有持續上升趨勢。有研究指出,成年糖尿病患者比無糖尿病人士,其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會高約2至4倍。一旦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還會帶來糖尿足、糖尿上眼、糖尿病腎病等的併發症,是否毫無逆轉機會呢?立即細閱專家教路,防病外,更要注意日常生活、改變一些飲食、作息等的壞習慣,同樣可以好好管理糖尿病!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足病診療師提醒,糖尿病可令足部出現多種問題,但卻常被患者忽略。如果患者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都要提高警覺,可能是糖尿足來襲!
【明報獨家網售】阿一海景中秋南非鮑魚盆菜(六位用、外賣自取) 原價: $2688 讀者優惠價: $1988 立即訂購! |
【糖尿病併發症】血糖失控易引發心臟病 糖尿病患者風險增2至4倍 及早控制三高為上策
醫生說,若病人的血糖水平長期高企,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內膜和肌肉細胞的功能會直接受影響,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的機會,久而久之,心血管會被這些斑塊阻塞,情况嚴重最終會導致心肌梗塞;另外,糖尿病亦會直接增加心衰竭和腎衰竭的機會……
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其他併發症如為人所熟悉的「糖尿上眼」,其實是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糖尿上眼有可能是完全沒有病徵,患者眼睛不紅不痛、視力亦不受影響;不過,一旦視力出現模糊,病情可能已屬中至後期,嚴重的話更會令患者突然失明……
【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註冊營養師引述研究指出,有20%至40%的糖尿病人如不能有效控制病情,10年後會引發「糖尿病腎病」。不過,即使糖尿病一度惡化至「糖尿病腎病」,病情初期仍然是可以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及控制飲食來控制病情,甚至逆轉……
【三高與中風】 勿輕視糖尿病神經病變 患者手腳麻木、疼痛宜立即求醫
另外,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其中一種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4類病變包括:「周邊神經病變」,主要影響四肢,有麻木、刺痛感、燒灼或電刺激的感覺;「自主神經病變」容易暈眩、嘔吐、食慾不振、吞嚥困難、便秘等;「神經根和神經叢病變」會影響臀部、大腿或小腿的神經,以及「單發神經病變」則會影響面部、軀幹或腿部的神經,如面癱。
注意飲食和恆常運動 擊退糖尿回復健康人生
一旦確診患上糖尿病要怎麼辦呢?有些糖尿病患者會極度控制飲食,亦有些患者未有控制飲食。亦有人或以為只要將每日三餐減成兩餐,每餐吃多一點來防止熱量超標。但營養師指,此舉反而令血糖水平更不穩定,長期更會提高出現內分泌失調的風險,因此少食多餐會較佳,能減輕胰臟的壓力。
【糖尿病飲食】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 定量攝取澱粉質及營養元素 健康控糖(附建議菜單)
有註冊營養師為糖尿病患者訂立「211陣式」的飲食技巧,透過定量攝取澱粉質及其他營養元素,患者不但不會有捱餓感覺,更可控制血糖水平。所講「221」即是指2份蔬菜、1份肉類及1份澱粉質。另外亦可考慮選擇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低的食物,例如全麥包、糙米、紅米、藜麥等「粗糧」,來代替半碗白飯的分量。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同時,在配合均衡飲食的情况下,恆常運動可為糖尿病人有效控制體重;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物理治療師指出,要由不運動變成恆常運動,是需要時間轉變,她建議將運動「滲入」日常生活當中,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量,如「少坐多行」、計劃好帶氧運動及肌肉訓練的時間、以阻力運動訓練肌肉等等…….
八段錦8招易學易做 健身氣功對高血壓糖尿有幫助
健身氣功不止有效管理壓力,減輕抑鬱及焦慮徵狀,同時,氣功對哮喘、高血壓、消化性潰瘍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亦產生正面作用。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非八段錦莫屬。八段錦所包含的8個簡單動作對練習者的體力及認知需求較少,易於學習,亦適合各年齡的人。
- 【肉毒中毒】常見症狀全身乏力、虛弱 盡快求醫 安全醫療應用肉毒桿菌毒素知多啲
- 關注小兒哮喘留意咳嗽氣促喘鳴徵狀 及早治療增「斷尾」機會
- 【自閉症譜系障礙】《非常律師禹英禑》助社會理解自閉症 了解ASD常見7個症狀
- 【瘧疾】瘧蚊叮咬出現發燒、嘔吐等5個徵狀可併發貧血、昏迷 慎防蚊子傳播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
-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紅腫熱痛 宜盡早治療紓緩重拾正常生活
- 【創傷後遺症】災難後的傷痛持續? 了解創傷後壓力症4個主要症狀 (醫賢心事)
- 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 【跌倒】40歲後肌肉流失 平衡力反應變差 young old防跌3招鍛煉下肢
- 疫境中決心成為新一代護士 學護起步 守護更多人健康
- 兒童哮喘難斷尾?家長注意:及早診斷、勿自行停藥 7個預防貼士
- 【新冠疫苗】加州大學研究:12至15歲男童接種兩劑BioNTech疫苗後出現心肌炎入院風險 較確診新冠肺炎入院比例高5倍
- 關於抗體測試、接種新冠疫苗的5個問題 針後無發燒?抗體水平下降疫苗失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