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明報專訊】糖尿病人需服藥控制血糖水平,年輕病人擔心服藥後增磅,年長病人則擔心藥物導致血糖過低暈倒,自行減藥。糖尿藥是否一定會有副作用?
現時有7類口服糖尿藥,控糖之餘,各有不同優點和副作用,應如何選擇?新藥一定勝舊藥?
◆ 楊:楊俊業(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
◆ 曾:曾尚賢(家庭醫生)
7類口服藥副作用不同?
問:不同類型口服糖尿藥,降血糖的方法不同?
曾:現時口服糖尿藥約有7種類,降血糖方法不同,如有一些可提升身體對胰島素敏感度,有的會增加胰島素分泌,有的則會減慢身體吸收糖分的速度等。由於藥物降血糖方法不同,副作用不會完全一樣。
藥後未及時吃飯致低血糖?
問:糖尿藥會引起過低血糖,對長者危險?
曾:不是每一種均會導致血糖過低,常見會導致血糖過低的糖尿藥為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其作用是增加胰臟細胞分泌胰島素。出現血糖過低,很多時候是因為服藥及正餐時間未能配合。一般而言,醫生建議病人在飯前15至30分鐘服藥,令身體增加胰島素分泌,控制進食後的血糖水平。若糖尿病人服藥後未能及時吃飯,藥物已發揮作用,當體內胰島素分泌增多,就有可能出現血糖過低的情况。
低血糖對長者十分危險,輕則跌倒受傷,嚴重會失去知覺;若長者長時間獨留家中,血糖過低未能及時發現,或會有生命危險。有長者經歷低血糖後自行減藥,屬不理想的做法;不建議病人因擔心有低血糖風險而不服藥,如有需要應找醫生商討,避免使用有低血糖副作用的藥物。
食糖尿藥也可控體重?
問:糖尿藥會愈食愈肥?
曾:服糖尿藥後胰島素分泌增加,或令人有血糖低的感覺;當有手震、頭暈等低血糖徵狀時,不少病人會「唔理三七廿一」吃梳打餅,變相令他們「食多咗嘢」,導致體重增加。另外,部分糖尿藥會引起副作用如水腫、增磅,但非所有糖尿藥也會致肥,有些對體重沒有影響。如果在體重方面有考慮,可先與醫生商討,按個人體質,決定用藥。如病人本身有肥胖問題,可選擇同時控制體重的糖尿藥。
揀啱藥唔止控糖咁簡單?
問:選擇糖尿藥,除了控糖效果,還有什麼考慮?
楊:不同糖尿藥有不同控糖效果,醫生需要根據病人身體狀况及藥物副作用等全面考量。以常用糖尿藥二甲雙胍(metformin)為例,若用在晚期腎病病人上有可能有乳酸中毒風險,不宜使用。另一類糖尿藥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會導致體重上升,肥胖病人未必適合使用。
另一方面,醫生會考慮糖尿藥帶來的好處,如口服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及非胰島素皮下注射藥物GLP-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除了控制血糖,亦可保護心臟、腎臟,減低主要心臟血管疾病風險,故有心臟病及腎病病人可以優先考慮使用這兩種藥物。
長服單一藥物會失效?
問:糖尿病人要先用傳統藥物,未能控制血糖,才可轉藥?
楊:視乎情况而定。不少糖尿病用藥指引均以二甲雙胍(metformin)為一線藥物,因二甲雙胍已有超過60年歷史,安全及成效高。不過只服用單一藥物,約3至5年便會失效,醫生會考慮加上二線或三線藥物,幫助控制血糖。另外,如患者病發時血糖水平已十分高,因每款糖尿藥降血糖能力有限,使用單一類藥物未必可有效降低血糖至目標水平,醫生或會考慮同時使用2至3種藥物;待病人血糖水平有改善,再視乎情况決定有沒有減藥空間。
知多啲:研究:新藥可護心保腎
糖尿藥有不同副作用,如低血糖、體重上升等,令不少患者卻步。惟血糖水平控制得未如理想,長期高血糖會影響身體各器官,如心臟、腎臟,引起併發症。養和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楊俊業表示,有研究指出,每減低一度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腎、神經線等微血管併發症可減少40%。
近年推出的糖尿藥,如注射式GLP-1受體促效劑(GLP-1 receptor agonist)及口服SGLT-2抑制劑(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聲稱控糖同時可以減重、保護心臟,是否屬實?楊俊業指出,GLP-1受體促效劑可在餐後刺激胰島素分泌,控制血糖,可減慢胃部消化過程,令病人飽足感增加並在腦部減低其食慾。被稱為「排糖藥」的SGLT-2抑制劑,則可令血糖從尿液排走;由於排糖過程可減少身體熱量,所以既可幫病人控糖,又可減重。
或增皮膚感染、尿道炎風險
不少研究均指出,這兩種糖尿藥可有效保護心臟,減少15%至30%心肌梗塞、心衰竭入院及心臟死亡的風險。SGLT-2抑制劑亦可減低腎病惡化40%至50%,減少因腎衰竭而洗腎。故對於心臟衰竭、腎病病人,可用作治療糖尿病的一線藥物。
惟楊俊業亦提醒,服用SGLT-2抑制劑後,尿液中糖分會增加,或會增加下半身皮膚感染、患尿道炎風險。另外,新一代糖尿藥成本亦較高,傳統糖尿藥磺胺尿素劑(sulphonylurea)1顆只需幾角,1顆SGLT-2抑制劑成本則約10多元,部分病人未必可負擔。另亦有人對注射式藥物抗拒。醫生與病人應好好溝通,視乎情况決定用藥。
文:陳所願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新冠肺炎】油麻地小區再增強制檢測大廈 梁子超:三大高危因素重疊 疫情急速反彈信號 專家指源頭不明佔20至50%仍高企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確診個案續增 碧荷樓、新填地街唐樓渠管傳播病毒問題多?測量師:喉管設計、接駁不達標、無U形隔氣(附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油尖旺區過去一周確診急升逾兩倍 新填地街唐樓累計27人感染 張竹君憂喉管造成播毒(強制檢測大廈新增名單)
- 【爆拆】皮膚乾燥痕癢兼洗手搓手 出現龜裂易誘發細菌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潤膚預防皮膚敏感7個貼士
- 耳念珠菌跟念珠菌有什麼關係?感染途徑、治療和預防方法? 醫生拆解耳念珠菌常見5大問題
- 【新冠肺炎】豐澤樓污水樣本有新冠病毒 再強制檢測增3患者現病徵 徐德義:過去1星期本地源頭不明個案佔27%
- 新冠肺炎|張竹君:源頭不明個案包括司機、院友、家庭主婦、售貨員、裝修工人、外傭 市民防疫仍須謹慎(新增強制檢測大廈名單)
- 新冠肺炎檢測|42座強制檢測大廈5.5萬人中16確診 新增3大廈須1月8日前檢測(附社區檢測中心地點及深喉唾液收集點)
- 新冠疫苗丨增強疫苗成效(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 131)
- 脊柱側彎非坐姿不正確 源於基因變異 留意3大狀况 青春期篩查助早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