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一項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可於塑膠和不鏽鋼表面,分別存活長達72小時和48小時,在「氣霧」(Aerosol,又稱氣溶膠)程序下可存活3小時。《紐約時報》引述專家稱,世界衛生組織稱病毒不會透過空氣傳播,但今次研究反映氣霧可於空氣中停留半小時才落地,但病毒數量非常低,大部分並非身處病人附近的人不易受感染。有本港醫生稱,研究反映戴口罩及清潔手部,對預防感染極為重要。
美國國家過敏及傳染病研究所(NIAID)、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與當地兩所大學合作,早前測試新冠病毒及SARS病毒在霧化程序、塑膠、不鏽鋼、銅、紙板表面的存活、數量和衰減情况,並於周二(17日)於國際醫學期刊《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研究報告。
研究發現,兩種病毒均於塑膠表面存活時間最長,研究人員於72小時後仍可在塑膠表面檢測到新冠病毒,其半衰期中位數約6.8小時,SARS病毒的半衰期中位數更逾7.5小時;至於不鏽鋼表面,新冠病毒可存活長達48小時,半衰期中位數約5.6小時。研究亦發現新冠病毒在紙板表面存活不足24小時,於銅表面則不足4小時。
團隊又利用儀器噴出5微米或更小的液體顆粒,模擬霧化程序下病毒的存活情况,結果顯示新冠病毒存活達3小時,半衰期中位數為1小時6分鐘。
病毒隨氣霧留空中半小時
專家:病毒數量低 籲勿恐慌
《紐約時報》引述參與研究的弗吉尼亞理工霧化病毒傳播專家馬爾(Linsey Marr)稱,在6呎高位置的氣霧,34分鐘後才落到地上,病毒停留空中約半小時,附近的人有受感染風險;醫護人員在處理病人時的霧化環境下,不能只靠外科口罩,須用更高級的口罩和防護裝束。不過,馬爾稱公眾毋須過分恐慌,因隔一段距離後,空氣中的病毒數量非常低,並非身處病人附近的人不易受感染。
專家:醫護霧化環境不能靠口罩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稱,雖然氣霧會沉澱、稀釋及有半衰期,但若空氣流通,傳播風險不大,現時不清楚接觸到多少劑量的病毒才會受感染,所以市民應保持警覺,相信戴上口罩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港醫生:反映密閉空間風險高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稱,研究反映身處密閉空間的風險高,若有患者在巴士打噴嚏,其病毒粒子可在車廂懸浮及依附在車廂內的塑膠或不鏽鋼上,若在港鐵車廂打噴嚏,車廂內氣流或帶動病毒粒子到10至30米外,提醒市民切記戴口罩,保障自己及防止噴出飛沫。他又說,當市民在一個新環境時,應視所有觸摸到的物件皆已受污染,觸摸後應清潔雙手。
專題系列文章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
- 【基孔肯雅熱】曾祈殷:約3成半患者發病首星期病徵輕微或未察覺 勿輕視長期後遺症
- 慎防基孔肯亞熱 「疫區」返港噴蚊怕水14日防潛伏期傳播
- 基孔肯亞熱多地爆發 衛健委:可母嬰傳播 暫無疫苗
- 不用日行一萬步?研究:日行7000步可降25%心血管病、38%認知障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