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什麼是肌少症?肥胖也可以患有肌少症?是否長者才會有呢?更年期後的女性肌肉流失速度更快?最近見了一名70多歲伯伯,家人發覺他整個人看起來瘦弱了,手腳肌肉比之前減少,步行速度變慢,平衡力變差,最近還跌倒了,他很有可能患上肌少症。
相關文章: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肥胖也可患肌少症 50歲女性更年期後肌肉流失更快
肌少症(sarcopenia)是與肌肉相關的健康問題。隨人口老化,不少長者機能日漸衰退,近年肌少症逐漸受到重視。介乎60至70歲的長者,平均約一成患有肌少症,而年過80歲長者,患病率更可高達五成。肌少症並非老年人獨有,隨年齡漸長,30歲過後肌肉每年流失大概1%;50歲後,特別是女性更年期後的流失速度更快。有研究發現,長者住院超過兩星期,肌肉流失速度可急增至超過20%。肌少症會導致一些不良後果,包括老年衰弱、跌倒骨折、活動能力變差,甚至增加死亡風險等。肌肉流失亦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和其他疾病(例如肺炎)的風險。另外,不要以為身體瘦弱的人才會患肌少症,一些看來肥胖的人也可以有脂肪和肌肉比例失衡,稱為肌少症肥胖,因此不能單憑體型作判斷。
怎樣才知道有沒有患上肌少症?
按國際標準,診斷肌少症的方法有幾種,包括用簡單儀器來量度手握力;臨牀評估日常活動能力,例如步行速度是否減慢;如有需要可以透過DXA骨骼檢查儀器來量度肌肉質量,男性和女性也各有一套標準。另外,也有一種快速自我篩檢方法,將雙手食指和拇指圍成一個圈,套落小腿最粗位置,若圈起來有空隙,代表患肌少症風險較高。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