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許多跑友膝內側疼痛時,第一反應會認為是內側副韌帶(MCL)或半月板(meniscus)出問題。但實際上,這些疼痛未必是結構性損傷,可能是因訓練節奏不當或運動過量,引起肌腱及滑囊勞損。若疼痛出現在膝內側,走路或跑步時加重,並伴隨局部壓痛,但膝關節功能正常,這很可能是鵝足滑囊炎(pes anserinus bursitis)。臨牀發現,鵝足滑囊炎在跑步愛好者中尤為常見,尤其是剛開始練習中長距離跑(如10至20公里)的朋友。(編按:當軟組織受傷,急性期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可以以P.OL.I.C.E為原則作治療,至於慢性期治療又要怎樣做呢?)
跑步膝關節內側痛 或鵝足滑囊作怪
鵝足滑囊炎是膝關節內側滑囊或鵝足肌腱發炎引起的疾病,常見於膝內側疼痛的患者。鵝足肌腱是指縫匠肌、股薄肌、半腱肌3條肌腱(見主圖);而鵝足滑囊位於膝關節內側,處於鵝足肌腱與脛骨之間,其主要功能是減少肌腱與骨骼之間的摩擦。然而,當該區域受到過度壓力或缺乏適應訓練時,就可能導致滑囊或肌腱發炎,引發不適和疼痛。
加操轉玩中長跑 致滑囊肌腱勞損
鵝足滑囊炎常出現於開始練習中長跑的跑友,他們通常缺乏穩定的訓練基礎,突然增加跑步距離或頻率,導致膝關節內側的滑囊和鵝足肌腱勞損。不過,這情况不僅發生在初學者身上,一些經驗豐富的跑友在改變訓練強度、地形或跑步鞋時,也可能出現類似問題。
鵝足滑囊炎典型症狀包括膝內側疼痛,尤其在跑步、上落樓梯或長時間屈膝後疼痛加重。跑友或覺得膝前內側局部腫脹或壓痛,但通常不會影響膝蓋的活動範圍。此外,一些患者早晨起牀時或長時間靜止後,會感到膝內側僵硬。
主因:內八字跑 步幅過大 跑鞋不合
由於鵝足滑囊炎成因與過度操練、肌肉繃緊及跑步姿勢有關,跑友需特別留意,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 突增訓練量或強度:例如原本習慣短距離跑步的人,突然開始練中長距離(10至20公里),膝關節內側的滑囊和肌腱難以適應,導致勞損
- 肌肉緊繃不平衡:膕繩肌、大腿內側肌肉(如縫匠肌和股薄肌)過於緊張,會增加鵝足肌腱的張力,進而誘發滑囊發炎
- 跑姿不佳:如內八字跑姿、步幅過大或膝關節過度內扣,加重膝內側壓力
- 跑鞋或地形影響:不合適的跑鞋或突然改變跑步地形(如從平坦路面轉換到山地跑),也可能導致膝關節壓力分佈不均
P.OL.I.C.E 急救紅腫熱痛
一般而言當軟組織受傷,急性期出現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治療以P.OL.I.C.E為原則:
- Protect(保護):保護受傷部位,防止損傷惡化
- Optimal Loading(最佳負重):在疼痛允許的範圍內,盡早開始接受適當的活動或負重訓練,以刺激受傷組織的修復,避免因長期不活動導致肌肉萎縮或關節僵硬。「最佳負重」需要根據專業建議調整,避免過度或不足
- Ice(冰敷): 冰敷能減輕炎症、腫脹和疼痛,通常建議每次冰敷15至20分鐘,每天3至4次
- Compression(壓迫):使用彈力繃帶或壓力護具,對患處施加適度壓力,以減少腫脹並提供支撐
- Elevation(抬高): 將受傷部位抬高至高於心臟的位置,以促進靜脈回流,減少腫脹
相關閲讀:膝痛源於膝關節退化?老化、肥胖、曾骨折、韌帶受傷增風險 4招護膝運動增肌肉力量
伸展、肌力訓練 增膝關節穩定
慢性期通常指受傷超過2至3周,患者可能感到痛楚、僵硬或功能減退,但無明顯發炎徵狀。慢性期治療原則與物理治療包括:
- 冰療與超聲波治療:幫助減少炎症並促進組織修復
- 針灸:增加血液循環及止痛
- 肌效貼:減少關節壓力及肌肉張力
- 伸展與肌力訓練:針對膕繩肌和大腿內側肌肉的靜態伸展,以及下肢肌力訓練,改善膝關節穩定
- 改善跑姿:學會正確步態,避免膝內扣或步幅過大。此外,選擇合適的跑鞋也能分散壓力
許多跑友遇到膝內側疼痛時,都擔心韌帶或半月板受損,甚至因過度擔憂而完全停止運動。其實膝內側疼痛,多數是因訓練過度引起的勞損,透過正確治療與調整訓練,可迅速恢復運動能力並避免復發。鵝足滑囊炎是跑友需注意的膝內側疼痛問題,雖不會永久影響運動能力,但忽視症狀可能導致惡化。跑友應警覺身體信號,避免過度訓練,並在不適時尋求專業治療,以持續健康享受跑步樂趣。
相關閲讀:懶理運動疼痛受傷?或致後遺症難逆轉 正視運動創傷治療 成復健關鍵
知多啲:練跑循序漸進 伸展預防
預防勝於治療,跑友要預防鵝足滑囊炎,關鍵在於逐步適應訓練量,避免突然增加距離或速度。以下是一些簡單的自我管理方法:
V字伸展(靠牆伸展髖內收肌)
1.躺臥,臀部、雙腿貼牆,腰背平貼地墊;盡量將兩腿打開(圖)
2.維持20至30秒,重複3次
山形伸展(半蹲伸展髖內收肌)
1.站立,兩腿盡量打開,腳趾向前,上身挺直
2.左腳向側伸直伸展,右腳屈膝下蹲(圖);右肘放在膝關節上,左手可撐地保持平衡
3.保持20至30秒,重複3次,換邊再做
常見錯誤:伸展側腳尖轉向外,這樣伸展的肌肉不是內收肌,而是膕繩肌
文:周錦浩(香港物理治療學會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