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血氧含量跟新冠病毒有何關係?了解低血氧4個徵狀 注意長者、兒童出現「隱形缺氧」解讀血氧機數據
【明報專訊】第五波疫情肆虐下,不少市民特別購買血氧機傍身,測量血氧含量,自行監察病情。血氧含量跟新冠病毒有何關係?低血氧又會出現哪些徵狀?使用血氧機時如何解讀數據?究竟哪類人士需要測量血氧?血氧機又是否必須?買不到血氧機的話,又有沒有其他測量方法?現今一些智能手表,甚至手機Apps亦宣稱能偵察血氧數據,它們可靠嗎?能否取代「夾手指」?「隱形缺氧」在醫學上未有明確定義,泛指臨牀上沒有病徵的血氧含量過低,較常出現於兒童、長者、表達或自理能力較低的人士身上。
哪類人士需要測量血氧?氣促心跳快 血氧低於90%即求醫
究竟哪類人士需要測量血氧?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睡眠窒息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肺炎、肺癌、心臟衰竭、先天性心臟病、心律不正等患者都需要監測血液中含氧量。此外,一些攀登高山的人士也會用到。
血液中氧氣含量有時會低於正常水平(見右表),感染流感、新冠和肺部相關疾病都可能導致血氧下降。如果出現缺氧情况,要保持空氣流通,並嘗試深呼吸,保持冷靜並盡快求醫。
相關文章:睡眠窒息症5類人士提高警覺 初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宜考慮做睡眠測試評估
低血氧徵狀包括:
˙面部、嘴唇或指甲呈藍色
˙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或咳嗽加劇
˙胸痛
˙心跳加快
「隱形缺氧」沒徵狀 長幼較常見
另外,近日很多人提及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一般是指患者血液氧氣濃度下降,但沒有出現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低血氧」徵狀,容易耽誤治療。缺氧一般會引致不適,健康人士血氧濃度跌至不足90%,身體機制會加速呼吸和心跳頻率。林永和續指,「隱形缺氧」在醫學上未有明確定義,泛指臨牀上沒有病徵的血氧含量過低,較常出現於兒童、長者、表達或自理能力較低的人士身上。
疫情下,人人都要有血氧機傍身?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資料,許多新冠患者的血氧含量低,嚴重可致命。但是,並非所有血氧含量低的人都呼吸困難,因此建議新冠患者定期監測血氧含量。台灣衛生局亦建議,核酸檢測或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陽性的話,宜持續使用血氧機監測血液含氧量,直到隔離完結。
林永和表示,新冠患者及緊密接觸者可早晚使用血氧機監察血氧濃度變化,特別是確診的長者及兒童;而一般健康人士可毋須急於購買。他強調,雖然感染新冠有可能引致血氧下降,但血氧機不能用於診斷或排除感染新冠。
吸煙、指甲油、手指凍 影響準確度
血氧機夾在手指頭就得知血液數據,雖然很方便,但有其局限,容易受外在因素影響。林永和列舉影響血氧機準確度的因素:
˙血液循環差
˙膚色較深或色素沉着
˙皮膚厚度
˙手腳冰冷
˙吸煙
˙塗指甲油
如果手凍腳凍,測量血氧前可先摩擦手指生熱,促進血液循環,以減少誤差。靜止坐下,指甲向上接近發光源,手放在心臟水平以下,等待幾秒鐘,直到讀數停止變化並顯示一個穩定數字。記錄讀數、量度日期和時間,以便跟蹤變化。
文:利楚兒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世界心臟日丨常見心臟病 冠心病、心律不整成因、徵狀你要知 及早預防併發症
自我監察:呼吸、步行測血氧
如家中沒有血氧機,如何得知身體缺氧?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可以量度呼吸次數、步行測試自我監測。
方法一:量每分鐘呼吸次數
在休息的情况下,12歲以上人士每分鐘呼吸超過20次,身體可能出現異常。
方法二:6分鐘步行測試
60 歲以下且身體狀况良好的患者,可在家中連續步行 6 分鐘(60 歲以上可縮減至3分鐘),其間出現氣喘、臉色或嘴唇發紫應就醫。
知多啲:血氧機光學偵測難取代
夾一夾手指,如何得知血氧數據?一些智能手表、手機Apps亦宣稱能偵測血氧,能否取代血氧機?
血液透過血紅素將氧氣輸送到全身,通過監測動脈的血氧飽和度(SpO2)可反映身體血液氧含量。目前,醫療認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抽取血液樣本,經過血氣分析儀(arterial blood gas analyzer)的電化學分析(electrochemistry),最終得出血氧飽和度;以及運用光學原理,將脈搏血氧監測儀(pulse oximeter,即血氧機)夾在手指、腳趾或耳垂,測量脈搏血氧飽和度。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麥永昌解釋,血紅素可分為帶氧、去氧兩種,兩者吸收光譜不一樣,對不同波段光源的吸收率都不相同,帶氧血紅素會吸收較多紅外線,去氧血紅素則吸收較多紅光(圖一)。血氧機的LED燈可發出特定波長的光源(一般是660nm之紅光及940nm之紅外線)作光學分析(spectrophotometry),根據比爾—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介質吸光量與其濃度和厚度成正比,由此計算血氧飽和度。
但當光源照射手指、腳趾等部位時,皮膚組織、血管也會吸收光線,不會影響結果嗎?要解決這個問題,利用光體積變化描記圖法(photoplethysmography),通過皮膚吸收來自LED的光照射,檢測心臟壓力引起的血液體積變化(圖二)。動脈的脈動使血容量改變,引起光吸收量的變化。當心臟收縮時,血容量相對較多,光的吸收量也較多,心臟舒張時則相反;其他組織則沒有脈動,光吸收量通常視為恆定。利用脈動引起血液容量變化的特點,計算出動脈血氧飽和度。
一些智能手表加入血氧偵測技術,原理與血氧機大致相同。但由於手表佩戴在手腕,光線難以穿透,所以大多採用「反射式」設計(圖三)。麥永昌續指,智能手表本身並非用作醫療用途或臨牀監測,僅可作為運動的參考數據,準確度有待更多大型臨牀研究。
手機Apps用演算法 準確度成疑
至於一些手機應用程式更宣稱,只需要把手指放在手機後置鏡頭,同時開啟閃光燈,就能測量血氧。麥卻指出準確度成疑,一般手機閃光燈只能發出單一光源,無法發出特定波長的光線,這些程式很多時是使用演算法得出血氧數值。
- 【新冠康復者】中大研究長新冠 逾三成出現失眠 四成慢性疲勞 附3個入睡貼士
- 【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 【新冠康復者】9%兒童及青少年癒後覆診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 症狀持續12周屬「長新冠」
- 【新冠疫苗】料1萬人接種3針新冠疫苗抗體水平仍不足 孔繁毅:免疫力弱者染疫體內病毒長期未清 可致病毒出現變種
- 【新冠變種】Omicron有75分支 港輸入個案涉Omicron亞系3變種 許樹昌:傳染力或與BA.2相若 BA.2.10個案Ct值19至27仍有傳染性
- 【新冠變種】本港發現第二宗Omicron BA.5 陽性患者已接種兩針復必泰疫苗 張竹君引述世衛:傳播力或更高於現時BA.2
- 【新冠疫苗】養和研究:首兩針打科興或國藥 應對Omicron 第3針後30日接種復必泰替代中和抗體呈陽性:69% 科興:7%
- 【肝炎】拆解甲型至戊型5大類病毒性肝炎 歐美兒童急性肝炎首錄死亡 病徵:肝酵素升黃疸腹痛嘔吐 多患者驗出腺病毒
- 【新冠康復者】急性後遺症主要症狀咳嗽疲倦持續少於2個月 長新冠影響味覺嗅覺頭痛氣促難根治 孔繁毅建議設指定門診跨專科治療
- 【新冠疫苗】接種科興/BioNTech復必泰疫苗第一針、第三針或第四針 兒童接種、長者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流動接種車、公立醫院、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先導計劃安排(更新202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