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處方:「新常態」下支持器官捐贈
【明報專訊】2019冠狀病毒疫症為社會各界帶來挑戰,影響了我們正常生活。2019冠狀病毒不會一下子消失, 我們需學習適應與病毒並存的「新常態」,應對疫情採取各項防控措施,如保持社交距離、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及佩戴口罩等。
在疫情下,香港每天仍有超過2000名病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雖然醫學進步,但對某些器官衰竭病者來說,器官移植依然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礙於捐贈器官來源供應有限,不少病人因為等不及適合器官,便離開世界。為縮短病者等候時間,使他們能及早重獲新生,市民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實在十分重要。
登記名冊 向家人說意願
衛生署於2008年設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提供一個方便途徑,讓市民登記離世後捐贈器官意願。名冊也提供一個可靠及有效方法,讓醫院管理局的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在病人身故時,確定他們生前已表明離世後捐贈器官的意願,盡快聯絡家屬並取得他們同意,捐出死者器官來救助有需要的病人。換言之,捐贈者去世後,需要得到家人同意才可以做移植手術。因此,把意願告訴家人至為重要。
在抗疫「新常態」下,我們仍然可以支持器官捐贈,燃點別人的生命。其中包括:
- ‧登記(Sign-up)——即使安坐家中,仍可以在網上於「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www.codr.gov.hk)登記捐贈器官的意願,亦可填妥經下載或索取的器官捐贈宣傳單張內的登記表格後,寄回或傳真至衛生署
- 分享(Speak-out)——疫情下,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我們都選擇減少外出,多留家中。大家可以善用日常生活中的時機,例如看見器官捐贈或移植的新聞或宣傳時,與家人展開討論
- 傳播(Spread-out)——可以藉機在社會推動捐贈器官的風氣
器官捐贈不但可以幫助有需要病人,亦幫助病人的家庭。一個決定,足以令輪候器官移植的超過2000名病人重燃希望。大家在「新常態」下,仍可以身體力行燃點別人生命.
文:楊芊芊(衛生署健康促進處高級醫生)
- 蜆類低脂肪兼含奧米加3脂肪酸 有助心臟血管健康 教你茄香煮蜆(食得smart)
- 【腳痛】常穿高跟鞋人字拖 拉扯腿神經招刺痛麻痹 理想鞋跟高度?(談痛說情)
- 【減脂增肌妙法】生酮、低糖戒碳水化合物無助增肌?營養師教路負重訓練前後飲食須知
- 睇片健身學瑜伽減肥增肌? 醫生提醒網上影片忌盡信 運動要適當適量
- 【祛濕】夏天濕氣重人乏力 少食甜點生冷 3招祛濕調養脾胃不適(附藥膳調理湯水。養生帖)
- 【腰背痛】盆骨力量不足引致?教你3A訓練強化臀大肌 加強支撐盆骨周邊組織(好zone動)
- 阿基里斯跟腱在哪?跟腱斷裂原因?術後護理、復康訓練4階段
- 【世界手部衞生日】潔手七式 你我要識 (衛生處方)
- 【步行運動】間歇式步行助減肥 倒後行練平衡 4種步行變奏 研究:日行4400步死亡率跌41%
- 【腰背痛】訓練內層核心肌群 向BB學習 手腳朝天胸式腹式呼吸並用(談痛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