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處方:了解抑鬱 預防悲劇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你知道嗎?每年9月10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World Suicide Prevention Day),而剛好一個月後的10月10日,則是世界心理健康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在今年,兩個日子更碰巧有共同的主題:預防自殺。
自殺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有近80萬人自殺身亡,而自殺未遂人數更是前者的許多倍。在香港,自殺是港人除身體疾病以外的第一大死因。自殺不僅是個人的危機,也是社會問題,對當事人的家人、朋友或同事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多些關注身邊人的情况,在察覺問題時積極干預,或者可避免自殺悲劇發生。因此,預防自殺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參與。
自殺通常由多方面的風險因素引發,包括家庭和社會環境因素,例如財務困境、感情危機、虐待創傷等等;也包括內在的精神健康問題,而抑鬱症就是最常引致自殺的精神疾病之一。所以,了解抑鬱徵狀對於預防自殺十分重要。
常見的抑鬱徵狀包括:
- 持續的情緒低落——正常人日常也會經歷情緒起落,但抑鬱症患者的低落情緒會更嚴重及持久,這些低落情緒可能包括傷心、空虛、無助,甚至罪咎
- 喪失興趣及感受快樂的能力——患者可能會對以往的愛好不再感興趣,或不再享受生活中本應帶來歡樂的事情
- 顯著的食慾變化,或體重暴升或暴降
- 嚴重嗜睡或失眠
- 被旁人觀察到身心煩躁(無法安坐、來回踱步、扭絞雙手、拉扯衣服等)或遲滯(語速、思考、動作變慢,說話變少或沉默不語)
- 經常感覺疲勞,缺乏能量
- 感覺自己十分無用,不合理地過度自責和感到罪咎
- 難以思考或集中精神,對生活中各事猶豫不決
情緒低落持續兩周 或已抑鬱
如果同時有幾種徵狀,尤其是幾乎每天都感到情緒低落和喪失興趣,並已持續兩周或更長時間,就可能是患上抑鬱症的迹象。另一方面,如發覺有人向你抱怨生活無出路,變得孤僻、鹵莽和漠視安全,甚至開始給親人好友寫信,送出自己珍愛的物品,便需警覺他/她是否已有自殺的念頭和計劃。若對方心意已決,很可能付諸實行,應當避免讓他/她獨處,並立即報警求助。
進入明報文化館,揀選您最想重溫的社會變遷範疇集體回憶 立即投票! |
當你察覺身邊的人陷入抑鬱,甚至有自殺傾向,請不必過分驚慌。其實察覺徵狀已是踏出幫助他們的關鍵一步。實證證明抗抑鬱藥和心理治療都是有效抗抑鬱症的治療方法,而早期干預的療效往往會更好。因此,幫助對方及早得到專業的評估和治療極為重要。除此之外,家人或好友即使只是簡單的陪伴和聆聽,也會對患者復元發揮很大的作用。
如需了解更多關於心理健康和精神困擾的資訊及求助渠道,可瀏覽衛生署精神健康資訊站:www.chp.gov.hk/tc/features/101872.html
如需尋求專業幫助,可致電醫院管理局24小時精神科電話諮詢服務:2466 7350
文:詹柏榮(衛生署高級醫生(健康促進)
- 【新冠變種】本港Omicron BA.5逾百宗個案涉不同分支 歐家榮:來自多個源頭 日本英國確診回升
- 【第二代新冠疫苗】莫德納擬申請在港用二代疫苗 輝瑞BioNTech新疫苗研究:對Omicron免疫反應增19倍
- 【新冠變種】哈佛研究發現Omicron BA.4和BA.5能避康復者及已接種疫苗者抗體 或令感染激增 莫德納正研究新版疫苗
- 【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 【肥胖】調查:第五波疫情下36%港人體重增一成 BMI愈高增磅比率愈多 籲正視肥胖症
- 【新冠康復者】感染新冠長者後遺症 長新冠令性情行為有變?心理負面情緒問題怎辦?
- 【新冠疫苗】美FDA准6個月至5歲嬰幼兒接種新冠疫苗 測試:BioNTech對幼兒避免感染有效率80%
- 【血氧機】消委會提醒影響血氧計準確度的5個因素 指甲太長手太冷太濕、心房顫動不宜使用(附使用技巧短片)
- 【新冠變種】BA.4及BA.5傳播力更強 多國感染比例上升 歐疾控中心發警告 將成主流病毒株
- 【新冠疫情】疫苗通行證擴至13指定醫療處所 關於醫管局專科門診診所等疫苗通4個常見問題
- 醫言有理:肺炎鏈球菌疫苗 13、23價要識分
- 【人生下半場】「走時睡在自己牀上,可以嗎?」 在家善終 讓長者不留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