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談健康:白喉殺手「重出江湖」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白喉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致命疾病,本來隨着有效的疫苗接種行動,於過去三四十年間,白喉已經幾乎銷聲匿迹,但最近這種疾病在一些地區又再度肆虐。
無國界醫生在緬甸和孟加拉邊境的難民棲息地發現疑似白喉個案。由於難民營擠迫不堪,帳篷搭得密密麻麻,衛生設施惡劣,傳染病疫情爆發的風險大為增加。在難民營內的醫生會特別留意一些傳染性強的疾病,但是白喉「重出江湖」卻令他們有點感到意外。
咽喉位形成灰白色膜
顧名思義,白喉會在患者咽喉部位形成灰白色膜。白喉是由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Coryne」代表細菌在顯微鏡下呈現棒狀形態;「diphtheriae」則源自於diphthera,形容該菌對人咽喉部位形成類似皮革的膜。在未有抗毒藥物和抗生素之前,白喉的死亡率有30%至50%,目前的死亡率仍然有5%至10%。
白喉的主要病徵為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侵襲部位主要是扁桃腺、咽喉、鼻膜等。白喉細菌分泌的毒素會破壞病人的組織,壞死的上皮組織、細菌、白血球及凝固血漿蛋白,結合形成顏色接近白色的膜,故名白喉。如果用力扯開灰白色膜會流血。
經飛沫傳播 嚴重致窒息死
白喉經飛沫傳播,潛伏期一般是7至10天。輕微的白喉患者會有喉嚨痛,輕微發燒,扁桃腺、咽喉、鼻腔可能出現灰白色膜,不一定有其他病徵。嚴重患者則會常常喉嚨痛,頸部腫脹,頸部淋巴腫大,吞嚥困難;甚至引起氣管阻塞,呼吸困難,嚴重者會窒息死亡。白喉也可引致心肌炎、神經炎等。在疫苗接種率低的地方如難民營等,發病率可以非常高。
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接種疫苗,現時注射的疫苗多是和破傷風、百日咳一起組成的三合一疫苗,由幾個月大的嬰幼兒就開始接種。
如果遇上懷疑情况,應及時看醫生,因為醫治白喉的方法和醫治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並不一樣。對付白喉必須同時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抗毒素主要是中和白喉棒狀桿菌分泌出來的毒素,減少毒素引起的併發症;抗生素則用來消滅細菌,兩種藥同時使用,效果更為顯著。
文:譚國權(腎病科專科醫生)
-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 【世界無煙日】電子煙禍害如傳統煙草 無助戒煙 籲尋專業協助
- 【新冠後遺症】中大研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助紓緩長新冠 最少5徵狀明顯改善
- 【新冠疫情】港府推算新冠感染人數日逾1萬宗 孔繁毅:長遠需針對XBB變種單價疫苗
- 【激光矯視】SMILE Pro是什麼?養和新一代單眼手術時間由25秒縮至10秒 矯正深度散光效果更理想
- 代糖產品有哪些?世衛指代糖無助減肥控體重 長遠或增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風險
- 消委調查:體檢項目非最低價或愈多愈好 差價可逾9倍 消費者注意:分拆多個小項目 或無醫生診斷講解增風險
- 【新冠口服藥】輝瑞Paxlovid有效期延長半年 藥劑師信有藥廠實證可安心服用
- 調查:僅一成人擬打新冠加強劑 不足兩成已打流感疫苗 逾半維持戴口罩等防疫
- 流感病毒陽性比例增 衛生防護中心「強烈鼓勵」學校外展接種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