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癌症當中,較常聽見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卻很少聽過輸卵管癌。其實輸卵管癌佔所有婦科癌症大約百分之五,患者大多為40至60歲女士。輸卵管負責運送卵子到子宮,是女士生殖器官重要的一部分,一旦患癌會如何影響患者?
相關文章:【卵巢癌及腹膜癌】卵巢癌擴散 轉移致腹膜癌 治療見新機 減復發機會
輸卵管癌多歸類卵巢癌
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表示,由於以往輸卵管癌大多歸類於卵巢癌,因此大眾較少聽到輸卵管癌這個癌症。他解釋,輸卵管是子宮上方左右兩邊伸出的部分,當卵子由卵巢排出時,必須經輸卵管才能進入子宮。如果卵子與精子在輸卵管結合,形成受精卵,也需要經輸卵管進入子宮再着床並成孕。
常見於40至60歲女士
輸卵管癌佔所有婦科癌症大約百分之五,患者大多為40至60歲女士,目前成因未明。譚醫生指出,輸卵管癌主要是原發性,原發性輸卵管癌的癌細胞發生於輸卵管;繼而影響卵巢、子宮以及其他器官。
早期病徵不明顯 陰道不正常出血、下腹痛 發現腫塊時已屬後期
早期輸卵管癌很多時都沒有明顯病徵,所以較難發現。常見病徵包括陰道滲出分泌物,但由於發病初期陰道排液並不明顯、時有時無,令患者很容易忽略。其他常見徵狀包括下腹疼痛、陰道不正常出血、盆腔腫塊等,但早期輸卵管癌目測不會見到任何腹脹,直至腫塊形成後,情况已較難控制。
如病人陰道出現反覆及不正常的出血,醫生會先利用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並檢查陰道、宮頸及宮腔等,以排除這些位置出現問題。若懷疑是輸卵管癌,須配合其他檢查,例如電腦掃描、超聲波檢查等,協助醫生診斷。
手術配合化療
治療方面,輸卵管癌的治療方向與治療卵巢癌及腹膜癌一樣,主要以手術為主,並配合化療。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况規劃治療方案,如腫瘤已經擴散且範圍廣泛,先安排病人進行化療,把腫瘤縮細,再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後再進行化療。另外一些晚期病人在適當情况下亦可以考慮使用標靶藥,有助改善存活率。
專題系列文章
- 【肺腺癌】30、40歲非吸煙者患肺癌?亞洲肺腺癌患者逾半與基因突變有關
- 【子宮內膜癌】第四大女性癌症 常見症狀收經後出血 採新分期法助精準個人化治療
- 【肝癌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超聲波堆疊微氣泡消滅癌細胞 原發或轉移性肝癌適用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咽癌發病高峰50至60歲 吃鹹魚增患病風險?了解近年放射治療
- 代謝障礙肝癌港發病率趨升 港大研究:揭肝癌內脂肪「重編細胞」 阻一線治療
- 頸部淋巴結腫大未必是癌症 感染或免疫系統病或影響淋巴組織
- 【胰臟癌】50多歲不煙不酒確診 驗血或超聲波未能偵測隱蔽腫瘤?
- 研究證定期運動降低癌症死亡風險1/3、減復發
- 港每年400多宗膀胱癌新症 內鏡手術機械臂切除膀胱腫瘤 全港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