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運動過火 30多歲要「換膝」?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近年興起行山、越野跑、馬拉松的熱潮,老中青幼齊齊參與。運動有益身心,但不正確的姿勢或過量運動,卻增加膝關節負荷,導致慢性勞損。

跑步行山一定傷膝?膝頭痛難道就要「掛靴」?近年接受更換人工膝關節的人,的確有年輕化趨勢,難道就是運動惹禍?

問醫生

:容樹恒(骨科專科醫生) :鄭志文(家庭醫生)

■膝頭為何咯咯叫?

問:膝頭活動時內側痠痛,屈膝時更有「咯咯」聲,是否膝關節退化?

容:膝關節退化,醫學上稱為「退化性關節炎」。病人常會投訴走路時,膝頭發出「咯咯」聲,特別在上落樓梯時,更加嚴重。此外,病人膝頭內側或前方痛楚;如果退化嚴重,更可內側、外側及前方都疼痛。有些病人的關節更會腫脹,不能活動自如。

鄭:作為家庭醫生,常遇到因膝頭痛而求診的病人。膝關節痛出現於不同年齡層,原因廣泛,包括急性運動創傷,以及膝部組織炎症、退化等,亦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如:尿酸、類風濕關節炎)引致的徵狀。一旦膝頭疼痛,不要胡亂猜測,徹底檢查,找出成因。

■如何確診?

問:如何確診膝關節退化?

容:診斷方面,醫生會先詳細問症,了解病人有否出現膝關節退化典型徵狀,如:查看有沒有壓痛點,聆聽有沒有咯咯聲響,也會測試關節活動能力。如有需要,醫生還會建議病人接受X光檢查,從而清楚了解軟骨磨蝕程度,關節屈曲範圍收窄了多少,甚至有否骨刺增生等問題。

■行山傷膝?(圖1)

問:行山不是有益身心的運動嗎?為何每次行完山膝頭都痛,而且愈來愈痛?

鄭:行山雖然有益身心,但要視乎身體狀况,不少人只是偶爾行山,例如每個月行一次,但每次行五六小時,由於肌力不足,膝關節的負荷很大,軟骨容易磨損,加速退化。其他負重運動如跑步、踢波,或者一些急起動急煞停的運動如羽毛球、乒乓球,亦會令膝關節受壓;長期磨蝕,引致疼痛或炎症。建議平日要鍛煉大腿肌肉,讓它有力支撐膝頭,保護關節,減少軟骨磨損。

容:做運動前,必須考慮一些基本元素。以行山為例,如果平時少做運動,一下子行山次數過密或時間過長,膝關節容易勞損。行山前要先鍛煉好大腿肌力及關節柔韌度,建議平日抽空鍛煉大腿前面及後面的肌肉(股四頭肌及膕繩肌),並且配合適當的伸展運動。先強化肌肉力量和提升關節柔韌度,才享受行山樂。

■骨刺變膝頭老鼠?

問:膝關節有骨刺,如何處理?

容:骨刺是「果」,退化性關節炎是「因」;換句話說,骨刺是退化性關節炎的一個現象。有些病人以為把骨刺清除就可以,這個觀念不對。面對退化性關節炎,醫生需要整體(整個膝關節)處理。不過,若骨刺脫落,形成游離體在關節間游走(常被稱為膝頭老鼠),引致疼痛或影響活動能力,醫生會考慮微創手術處理。

■食鈣片無助關節?

問:關節退化,食鈣片補鈣就可以啦?

容:關節裏有軟骨,軟骨是包裹骨頭末端的組織。不論理論上或實際上,食鈣片對於關節毛病都沒有幫助。

鄭:補鈣只會幫助鞏固骨骼,對於關節內的軟骨或關節的靈活度,沒有任何幫助。

■食補充劑有無用?

問:膝頭疼痛,食了葡萄糖胺,情况好轉。是否代表膝關節退化?

容:坊間有多種補充劑(如:葡萄糖胺、軟骨素等),當中以葡萄糖胺有較多科學證據顯示有助膝關節退化。不過,大家需要注意,它並不是靈丹妙藥,食了不一定會有幫助。科研顯示,它主要有助早期軟骨勞損、情况輕微的膝關節退化;對於嚴重的退化,作用不大。

■游水好過跑步?(圖2)

問:確診退化性關節炎,可否繼續做運動?

容:醫生不鼓勵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做過多撞擊或令膝關節承受過大壓力的運動如行山、跑步等。這類病人可以選擇游泳。游泳是非負重運動,既可鍛煉全身肌肉,又可提升關節靈活度。

■扁平足不宜跑步?

問:如何預防退化性關節炎?

容:一些先天因素,引致某些人的骨骼或關節容易退化,例如X形腳或扁平足人士,跑步較易勞損,需要適當配套,例如改善動作、輔助鞋墊改善步姿等。至於後天的風險因素,除了肥胖和創傷,也包括反覆、勞損的動作。長時間做一些反覆的動作,隨着身體疲倦,姿勢偏差;膝關節長期處於受壓狀態,軟骨容易磨損。因此,長時間或劇烈運動之前,做好基本功例如鍛煉肌肉、保持關節柔韌度和靈活度,就可減少意外及避免勞損。

鄭:行山跑步對身體有益,但是這些令膝關節負荷較大的運動,切忌過量,同時要有充分準備,避免受傷。我最近遇到一個三十多歲病人,他身體有點重,近來迷上跑步,更參加越野跑,結果在很短時間內兩邊膝關節軟骨已嚴重磨損,需要更換人工關節,所以做運動絕對要適量,不可以勉強。除了一般球類運動,行山跑步也可跟隨教練,學習正確姿勢,接受適當訓練,預防創傷及提升表現。

文:麥穎姿

圖:鄧宗弘、資料圖片、shih-wei@iStockphoto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22025927e2d737fb64f79b047d5eb0e9.jpg (插圖:杜思頴);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220266dfad7ab2fbfd7da20d8a4d691c.jpg(圖:shih-wei@iStockphoto);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22027504fbba51f5ce23edc6de45f734.jpg(圖:鄧宗弘);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22028711c612968e975aa4b87de46806.jpg(圖:鄧宗弘、shih-wei@iStockphoto、插圖:杜思頴);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2202a39a971cd7c4ee13d0adde28418c.jpg(資料圖片);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5/2202b421a68c3cb424d84c409377f885.jpg(圖:Tomwang112@iStockphoto);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