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微細中藥材】區分:南天仙子與南葶藶子 外觀相似 功效截然不同

分享此內容:

一些微細中藥材雖然外觀相似,但它們的功效截然不同,若不慎混淆,可能會影響患者的病情。

以南天仙子及南葶藶子為例,這兩種中藥材的名字中都有「南」字,且均屬微細中藥材,外觀也十分相似。然而,兩者功效卻大相逕庭:南天仙子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而南葶藶子則用於瀉肺平喘、行水消腫。

南天仙子與南葶藶子外觀相似勿混淆 功效大不同

南天仙子是爵床科植物水蓑衣Hygrophila salicifolia (Vahl) Nees的乾燥成熟種子,外形扁平、呈心形或類長圓形,基部通常偏斜。南葶藶子則源自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 (L.) Webb ex prantl的乾燥成熟種子,多數呈長圓形、橢圓形或類卵形,亦有呈類多角形,基部微凹或平直。

【鑒定微細中藥材】區分:南天仙子與南葶藶子 外觀相似 功效截然不同
南天仙子(左)南葶藶子(右)

相關閲讀:【春分】春季養生 陽氣漸長調理身體3大注意事項 (附3款菊花中藥茶療)


以手摸、鼻聞、口嘗和水試輔助鑒定

要分辨這兩種微細中藥材,除了可觀察種子表面的一些細小特徵外,還可以輔以手摸、鼻聞、口嘗和水試等多項傳統藥材鑒定方法,從而更準確地區分它們的特性及外觀。

只要放大觀察,就能看到兩者的微性狀特徵,南天仙子的表面具有半透明薄膜狀的皮毛。而南葶藶子的兩面則通常有兩條淺縱溝,其中一條較深。

如果採用水試,南天仙子的表皮毛會立刻膨脹散開,而南葶藶子在浸泡數分鐘後,則會呈現一層透明黏液膜,包圍整個種子。

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况不同,謹慎起見,服用中藥前,應先徵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了解藥材的使用方法及用藥禁忌,切勿隨意使用。

為了協助業界分辨一些微細或外形相似的中藥材,衞生署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已完成「微細種子及果實類藥材的鑒定」研究項目。該研究採用微性狀和顯微鑒定技術,為30種直徑在5毫米或以下的種子或果實類中藥材進行鑒定,為業界提供簡便易行且應用性强的鑒別方法。有與趣的市民亦可參考有關方法增進對中藥鑒別的認識。

【鑒定微細中藥材】區分:南天仙子與南葶藶子 外觀相似 功效截然不同
衞生署政府中藥檢測中心舉行分享會,向市民分享「微細種子及果實類藥材的鑒定」研究項目的成果。

【鑒定微細中藥材】區分:南天仙子與南葶藶子 外觀相似 功效截然不同
衞生署政府中藥檢測中心舉行工作坊,教育市民如何鑒定細小的中藥材。

研究成果已以專論形式發布。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中醫藥規管辦公室的專題網頁(https://www.cmro.gov.hk/html/b5/useful_information/gcmti/research/mmi/tiny_seed_and_fruit.html),或掃描以下二維碼:

【鑒定微細中藥材】區分:南天仙子與南葶藶子 外觀相似 功效截然不同

撰文:麥栢文(衞生署中醫藥規管辦公室助理中藥主任)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式推出了Instagram官方帳號(www.instagram.com/centreforhealthprotection),期望透過這社交媒體平台與大眾互動,讓社會各界更了解中心如何保障市民健康。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