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連揭發多宗虐兒個案,引起全城關注。要救助被虐兒童,預防悲劇發生,除了有賴身邊人如親友、教師或鄰居提高警覺外,門診醫生很多時都會充當把關的角色,憑着蛛絲馬跡及早找出懷疑受虐個案,令無辜兒童免受傷害。
根據社會福利署公布的數字,去年全港共錄得947宗虐兒個案,男女比例為42.7%及57.3%,當中近六成施虐者為父母。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曾尚賢表示,兒童遭到虐待,未必懂得宣之於口,所以遇到受傷求診的兒童,醫生不僅要治療他們的傷勢,還要找出受傷原因。
「我們第一步會詢問病歷,包括幾時受傷?如何受傷?假如病歷與臨床診斷結果不吻合,如報稱意外撞傷,但檢查後發現他身上有大大小小、由特定形狀硬物造成的新舊瘀痕。又例如幾個月大的嬰幼兒,牙肉與上唇之間的繫帶無故斷裂、瘀傷或流血;或是手掌、腳掌或臀部有大範圍的燙傷等,這些解釋不到的傷勢,很大機會是人為造成。」
曾醫生續稱,除了身體虐待,虐兒還包括疏忽照顧和精神虐待。如果兒童有明顯的營養不良、發展遲緩、衣衫不整或無足夠禦寒衣物;或情緒表現極端,例如好懼怕陌生人、表現異常聽話等,都會增加醫生的懷疑。「面對懷疑被虐個案,門診醫生首要考慮是兒童有無即時危險,如有損傷或骨折,會先處理受傷部位,待情況穩定,再轉介醫管局跟進。」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