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戶外太陽猛烈,出門須塗防曬抵禦紫外線傷害。防曬霜塗多少才足夠?不同情況下應使用什麼防曬產品?兩名皮膚科專科醫生分別接受明報網站訪問,講解使用防曬產品的注意事項。
防曬使用6注意
日常塗SPF30或以上、PA+++防曬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表示,陽光中的紫外線會令皮膚老化、鬆弛,甚至引致皮膚癌,尤其紫外線A(UVA)穿透力高,可透過雲層及玻璃等進入室內,對皮膚的傷害較大,因此不論天氣如何,每日都應該塗防曬。她建議日常可使用SPF30或以上、PA+++的防曬產品;進行戶外活動時則可使用SPF50或以上、PA+++或以上的防曬產品。
全身塗防曬需約9茶匙
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指出,每次應塗抹足夠分量的防曬霜。防曬霜塗於面部及頸部位置需要約1茶匙,軀幹前後位置需要約2茶匙,每邊上肢各需要約1茶匙,每邊下肢各需要約2茶匙。
髮際線、眼嘴周邊易忽略
林嘉雯稱,防曬應均勻地塗在身體每個部分,一般人塗防曬時易忽略髮際線、眼部周邊、嘴部周邊及耳朵,宜多加留意。
先防曬後防蚊
如在戶外活動,需要同時做防曬及防蚊措施,胡惠福表示,防曬霜應在出門前15至30分鐘塗搽,塗上防曬霜後15至20分鐘才塗抹驅蚊劑,以減低皮膚過度吸收驅蚊成分的風險。
每隔兩小時補塗防曬
胡惠福表示,在戶外活動防曬霜要每隔兩小時補塗一次,並在流汗或游泳後補塗。如上班期間未必可每隔兩小時補塗防曬,林嘉雯建議,要盡量避免觸摸臉部,以防抹去防曬霜。
防曬乳霜較持久 避用噴霧
胡惠福稱,防曬霜主要有乳霜、乳液及噴霧3種,乳霜黏附皮膚效果較好,但質地較黏稠;乳液及噴霧的質地清爽,但黏附皮膚效果較差,或需要重複塗上。林嘉雯提醒,防曬噴霧有機會噴得不均勻,被忽略的部位或會被曬傷,而且使用噴霧時或會被吸入肺部,因此建議盡量避免使用。如必須使用噴霧,宜在室外使用。
文:何芍盈
專題系列文章
- 基孔肯亞熱多地爆發 衛健委:可母嬰傳播 暫無疫苗
- 不用日行一萬步?研究:日行7000步可降25%心血管病、38%認知障礙風險
- 【致敏食物】研究:鑑定11種蟹致敏原 首發現皇帝蟹獨有MDH 冀免不必要戒口
- 佛山爆基孔肯雅熱 世衛發警告免大規模爆發 袁國勇:可致嚴重關節炎、心臟病
- 基孔肯雅熱多經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症狀:發燒、皮疹或關節痛 應立即求診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
-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增 病毒6至10月較活躍 醫學會籲接種疫苗
- 中暑症狀有迹可尋 初期熱衰竭大量出汗、頭痛、惡心處理須及時 免體溫續升
- 中西藥合用改善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慢性炎症反應 港大:具協同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