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柔柔和媽媽也感到十分無力。這份無助感,近來一直籠罩着我們這個都市。無論是青春期的孩子或成年人,實在非常困難,有很多恐懼和不安。面對前所未有的社會危機,感到無奈、無力、無助,是正常心理反應。我選擇陪伴,聆聽和接納她們真實的感覺。
柔柔是個剛剛升上中學的12歲女孩,較同齡孩子成熟。面對這次社會運動,柔柔感到十分沮喪。她沒有上街,也沒有參與任何示威活動,只是在網絡、報紙、電視上看到新聞片段,在日常生活中經歷這個城市的變化。她的心中有很多疑問:
- 「為什麼會有孩子中了催淚彈?」
- 「為什麼有伯伯被打到頭破血流?」
- 「為什麼學校禁止戴口罩?」
- 「為什麼警察跟市民對駡?」
- 「為什麼有人犯錯而不道歉?」
- 「為什麼香港已經變得不再安全?」
女兒哭訴不解城市變化
柔柔一面說,一面流淚。坐在她身旁的媽媽也在流淚,說:「不單是她,看到香港變成這樣,我也感到很無助;看到她這樣低落,我也很心痛。我實在不懂得怎樣給她答案,不知道怎樣去疏導她的情緒。因為現時眼見的事物已遠遠超過我們的道德標準。」
早在孩子念幼稚園和小學時,我們已經將最重要的做人道理和道德教育教了孩子。相比起成年人,孩子的智慧當然仍有「缺陷」,但他們的道德倫理有時會比那些有「人生經驗」的成年人更高。又或者說,就是那份赤子心和善良令他們更有道德。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