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上紅疹是玫瑰痤瘡定濕疹作怪 5個關於成因、治療、類固醇藥膏的問題
【明報專訊】面上爆出粒粒紅疹?!可能是濕疹、玫瑰痤瘡等,究竟怎樣分辨?面頰經常紅粉緋緋,未必因為肌膚白裏透紅,可能是玫瑰痤瘡作怪。醫生提醒,不要自行買藥膏塗搽,小心「愈搽愈衰」!5個關於玫瑰痤瘡和紅疹的成因、治療、類固醇藥膏的問題!
◆ 鄭:鄭嘉怡(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 丘:丘潔怡(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Tonkichi Omakase買一送一 超抵價勁嘆日本直送大拖羅、蜜柑鲷 人氣日式吉列豬扒專門店—丼吉(Tonkichi) 聯乘明報推出限量50份 刺身x壽司x吉列黑豚升級版抵食Omakase套餐 價錢:$1280 了解更多 |
相關文章:當抗疫遇上天氣時乾時濕 皮膚痕癢兼出紅疹?是濕疹發作或是玫瑰痤瘡?長期作戰攻略
■ 面上出紅疹 玫瑰痤瘡?濕疹?原因多蘿蘿?
問:面上出紅疹,究竟是暗瘡還是皮膚過敏?
鄭:紅疹有許多形態,有的表面平滑,有的很粗糙。面上紅疹有不同成因,常見如濕疹、接觸性皮膚炎、脂溢性皮炎、光敏性皮膚炎、玫瑰痤瘡,以及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也是常見出疹的成因,如紅斑狼瘡、銀屑病(牛皮癬)、皮膚發炎、暗瘡等。如果情况持續或徵狀不常見,須轉介至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斷。
■ 睇疹可斷症?
問:可否從紅疹外觀判斷病情?
鄭:透過紅疹分佈和外觀,有助醫生分辨成因。舉例說,脂溢性皮炎,紅疹常見於油脂分泌過盛的眼眉和鼻翼位置,患者會出現鱗片狀紅疹;而紅斑狼瘡患者,兩邊面頰會出現俗稱「蝴蝶斑」的紅疹。另外,醫生會根據患者徵狀、病史判斷。除了檢視面部紅疹,也會觀察患者四肢或軀幹有無紅疹,如有需要,會考慮做抽血檢查、致敏原皮膚測試、抽取皮膚組織化驗。
丘:不同病因引起的紅疹,外觀和分佈都有分別。以銀屑病和濕疹為例,銀屑病引起的紅疹常見在髮際,亦可以在手踭、背部、膝關節出現,紅疹邊界分明,顏色偏紅;濕疹雖然都會出現在面和頭皮,但較常見於手腳關節位置,紅疹邊界較模糊。
■ 類固醇藥膏可致白內障?
問:面部紅疹,一定要用類固醇藥膏嗎?
丘:首先要分清紅疹成因,如因濕疹引起,類固醇是有效而安全的藥物;若是玫瑰痤瘡,則「愈搽愈衰」。
對付濕疹,醫生會因應疾病類型、病情、發病位置,選擇適合強度的類固醇藥膏;強度愈高,引起副作用的風險愈高。要留意一點,避免在同一位置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否則會令皮膚變薄,微絲血管增生,容易有瘀斑,亦有可能出現玫瑰痤瘡、暗瘡。
若濕疹病情較嚴重或反覆,可以考慮交替使用類固醇及非類固醇藥膏,減低類固醇藥膏劑量,亦可運用多一種藥物作治療。
特別一提,若在眼部附近使用類固醇藥膏,小心不要「捽入眼」;眨眼時亦有可能將藥膏擠入眼內,故盡量不要塗近眼邊,或考慮使用非類固醇藥膏。長期在眼皮附近使用高強度類固醇藥膏,可能引致白內障、青光眼。
■ 面紅眼痛 玫瑰痤瘡作怪?
問:經常面紅是因為面皮太薄?
丘:經常面紅紅,甚至透出微絲血管,以為是皮膚薄所致;其實除非是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膏,否則與皮膚厚薄無關,反而可能是玫瑰痤瘡所致。患玫瑰痤瘡初期,患者偶爾會面部發紅,面紅次數愈來愈頻密和持久;後期患者出現持續紅斑,皮膚可能有灼熱感覺,甚至出現發炎的丘疹和像暗瘡般的膿疱。嚴重者更會因皮脂腺增生,形成「酒渣鼻」。此外,玫瑰痤瘡亦可導致眼紅、眼痛、視力模糊。
■ 戴口罩加劇病情?
問:長期戴口罩,會令玫瑰痤瘡發作?
丘:玫瑰痤瘡成因不明,但相信與先天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關。環境誘發因素包括紫外線、炎熱天氣、酒精、辛辣食物、運動、生活壓力等。疫情下,戴口罩會令面部溫度提升,可令病情加劇。
治療玫瑰痤瘡,先要控制誘發因素。外出要養成做好防曬的習慣,使用SPF 30以上防曬產品,戴闊邊帽或打傘。要戒酒精,避免辛辣食物和熱飲,因熱飲釋出蒸氣會使面部微絲血管擴張,宜待涼才飲用。不應用太熱的水洗面,亦要避免身處於高溫環境如焗桑拿。此外,患者皮膚較敏感,容易受外來物刺激,可選擇溫和的護膚品。
治療方面,若病情輕微,可塗搽消炎藥膏。面部經常泛紅的患者可選擇外用血管收縮劑。病情較嚴重患者要考慮口服藥物,如抗生素、維他命A酸。若面部持續泛紅,尤其許多微絲血管顯現,可考慮光學治療,如脈衝染料激光、彩光。
文:丁寶兒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引起手麻痹的原因:睡姿不良、肩頸勞損、身體虛弱手冰冷(醫食因緣)
- 腳趾甲太厚、嵌甲非小事 甲溝發炎致紅腫痛化膿 及早處理足部「小問題」
- 【1份水果】中型蘋果營養有多少?膳食纖維助穩定血糖 鉀質助降低血壓中風風險(附食譜)
- 【痛症】手腕受傷尾指疼痛 或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受創 了解兩類成因:跌倒創傷、勞損退化(姿治通鑑)
- 【免疫力】芫茜營養豐富 鞏固免疫力、維持心血管、保護大腦 營養師:勿高溫煮
- 【媽媽手】抱BB、扭毛巾都痛?手腕軟組織過度勞損發炎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肌肉訓練不可少(談痛說情)
- 【糖尿病】每天久坐逾6小時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助控血糖 患者4點要注意:勿空腹、睡前運動
- 【端午節】營養師提供吃糉吃得健康4貼士 慎選餡料 加菜助排鈉 奇異果菠蘿促進消化
- 【扁頭綜合症】長時間側睡致孩子頭扁了?了解成因和治療扁頭綜合症 度身訂造矯正頭盔助改善
- 【榴槤禁忌】榴槤配酒可致命?與山竹同食非人人適合?糖尿心臟病高血壓患者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