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運動愛好者來說,關節炎屬常見病症。關節需要承受人體重量及外來重力,例如跳躍、負重及重複運動姿勢,都會為關節帶來沉重負擔。髖關節是承受最大重量的關節,主宰日常起立、走路、坐下等基本動作。一旦患上髖關節炎,對日常生活影響甚大。初期患者主要接受藥物或物理治療,但若發炎情况惡化,保守治療未能減輕痛楚,最終可能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相關文章:腰痛有原因 久坐勞損退化傷腰椎? 治療有法 強化核心肌肉要小心
髖關節炎是什麼?常見4大成因:退化、骨折
髖關節由股骨末端的球狀體(股骨頭)和髖臼關節組合而成,由一撮韌帶將兩者連在一起,令髖關節穩固起來。兩個骨頭匯合之處由關節軟骨覆蓋,在骨頭移動及摩擦時有潤滑作用。
若是一個運作良好健康髖關節,滑膜會製造適量潤滑液,以減低髖關節的摩擦。相反,若患上退化性關節炎,關節之間的軟骨表面長期磨損,變得不再光滑甚至粗糙。沒有了髖關節軟骨作為中間的緩衝,骨頭之間只好硬碰硬,長此下去甚至會長出骨刺,整組關節亦會變得僵硬,甚至喪失關節功能。
1. 原發性關節退化
多發生於年過50歲人士身上,部分患者親屬可能有此病史,或先天性髖關節結構發育不全。患者髖關節抗壓力較弱,關節承受的壓力較大,令關節滑膜及軟骨比正常人較早出現退化迹象,骨頭直接摩擦而引起痛楚。
2. 缺血性股骨頭壞死
長期服用類固醇或飲酒過量,嚴重會發生缺血性股骨頭壞死。逾10年酗酒史,每日酒量超過2支大啤酒之人士,更會大大增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機率。
3. 類風濕性髖關節炎
因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而引起的關節炎,屬於慢性炎症疾病,患者關節會腫脹、疼痛、僵硬等,嚴重會失去關節功能。
4. 髖關節骨折
年長人士因肌肉及骨骼功能退化,加上反應及平衡力下降,跌倒及骨折的風險大增。而部分人因吸煙、酗酒、飲食不均而令骨質變得疏鬆及脆弱,就算輕輕跌倒也有可能引發嚴重骨折。
相關文章:【肩關節脫位】慣性甩骱 伸懶腰都出事? 20歲前受傷 再脫位風險近90%
初發病藥物及物理治療止痛
為患者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法之前,醫生首先要清楚知道患者工作性質、日常生活習慣、關節受傷原因、痛楚維持時間等;再透過臨牀檢查進一步了解患者體重、痛楚位置、關節靈活度等;最後需要X光檢查,進一步區分關節痛成因及病况,以制訂適合治療方案,一般分為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兩種。
.保守治療——適合初期患者
對於初期患者,醫生一般會處方口服藥物或外用貼布治療,另配合物理治療,如超聲波治療止痛。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
適合持續痛楚患者
若痛楚持續甚至有惡化迹象,則需接受磁力共振檢查關節結構。當關節功能下降至影響日常生活,或面對以下幾種情况,均建議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 疼痛影響走路和彎身等日常活動
- 關節僵硬影響走路和屈曲雙腳等活動
- 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亦未能有效減輕痛楚
假體用逾20年 磨損嚴重可換
鈷鉻合金、鈦金屬、陶瓷及高密度聚乙烯(塑膠)都是近年常見的假體材料。醫生會視乎病人年紀及日常需要,選擇合適物料作股骨假體物料,令患者康復後活動更加順暢自然。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與保守治療法相比,治療時間比較短,成效更快彰顯。而隨人工髖關節耐磨技術進步,大部分人工髖關節可使用逾20年,即使是磨損嚴重亦可更換,能為患者日常生活解憂。
兩新科技 減人工關節脫骱風險
不少受關節炎痛楚困擾的患者,於考慮是否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時,對手術存有一些疑問,包括術後復元期、人工關節靈活度及脫骱風險等。雖然近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愈趨成熟,但仍有約5%脫骱風險。而關節置換手術兩大新科技,包括「雙界面活動髖關節」及「機械人手臂」,有效增加術後滿意度、靈活度、精準度,減低人工關節脫骱風險。
文:李崇義(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 【睡眠窒息症治療】睡覺呼吸暫停缺氧影響睡眠質素 自我評估日間打瞌睡問題
- 染髮劑可致敏致癌?留髮時間長更持久?天然草本成分安全?DIY染髮前後7點要注意
- 【疤痕增生】蟹足腫成因不明 痕癢疼痛影響儀容 治療方案3個層面
- 【減肥】肥底瘦底是先天定後天影響?改變脂肪定位趕走「肥菌」助調節肥瘦
- 【精神健康】間歇暴怒症:憤怒突失控 衝動控制管理失調 專家:需藥物及心理治療
- 每100長者11患輕度認知障礙 「修復」記憶要有法:卡牌數獨遊戲 訓練專注力兼醒腦
- 強迫症患者重複想法+重複行為紓內心焦躁 身邊人同找出焦慮根源 勿催逼治療
- 【世界糖尿病日】減少吃糖≠有效控制糖尿 必知5個因素 服糖尿病藥減肥BMI需逾27?
- 植牙前後注意5件事 勿忽視保養導致「植體周圍炎」
- 3類人士高危 小心隱疾突襲運動猝死的「元兇」是心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