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本港心房顫動(房顫)致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在15年間增近3倍,建議有高血壓或冠心病長者定期做心電圖檢查,及早診斷並服用新型抗凝血藥物,減中風風險。
房顫屬心律不正,即心跳不規律,影響心臟血液循環,並形成血塊,當血塊流至腦血管或造成阻塞,令腦細胞缺血,可致缺血性中風。房顫病人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5倍,死亡率為24%,較其他中風者死亡率高9個百分點。
新抗凝血藥可減七成風險
研究團隊於1999至2014年,每5年檢示因缺血性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並於威爾斯醫院接受治療的病人(共3894人)資料,發現因房顫中風的患者增加2.8倍,當中65至72歲患者增幅最顯著,80歲以上患者佔總數逾半。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