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本港時間周三(27日)早上突破1億宗,其中過去3個月全球病例從5000萬宗飈升至1億宗,今年初開始平均每7.7秒就有一人感染。有專家憂慮,實際確診個案可能遠遠被低估,抗疫工作未容樂觀。《紐約時報》形容這是希望與憂慮交織的時間——數據顯示作為全球確診人數最多國家的美國,最近數周新增確診病例數量呈下降趨勢,加上各國開始接種新冠疫苗,預計今年底前歐美大部分民眾已接種疫苗,有望達至群體免疫,惟窮國料要等到2024才廣泛獲得疫苗,可能令疫情難平息
全球確診個案破億 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英國佔逾半數
各國正致力應對病毒變種和疫苗短缺問題,目前約1.3%的全球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已有超過210萬人死亡。自今年初以來,平均每7.7秒就有一人感染。同期內每天約有66.8萬宗新增病例,全球新冠死亡率為2.15%。路透社統計分析,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為美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及英國,佔全球確診病例總數的一半以上。
全球56個國家展開疫苗接種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去年11月全球確診人數約5000萬,僅僅經過了3個月,確診病例從5000萬宗增至1億宗。全球約56個國家已展開疫苗接種計劃,可施行6400萬劑次接種,以色列的人均疫苗接種率居世界首位,該國目前有29%的人口接種了第一劑疫苗。
歐洲受疫情沉重打擊,其中英國疫情嚴峻,肆虐的變種病毒惹各界憂慮,該國截至周二累計確診人數超過360萬,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數超過10萬,死亡人數是世界第五高。首相約翰遜周二(26日)在記者會表示,國家處於最艱難的階段,承諾盡全力控制疫情,他為政府的行動負起全部責任,並說:「我對每個逝去的生命,致上最深的哀悼。」
《紐約時報》報道,美國的新冠疫情略緩,最近數周平均每天新增的確診病例數目呈現下降趨勢,但死亡數字仍然高企,每天平均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病故總數達42萬人。不過,衛生專家擔心若新變種病毒出現,可能使美國確診數量再次上升,情况就如英國、愛爾蘭和南非。《華爾街日報》亦引述Covid Tracking Project的資料指出,截至周二美國正在住院的新冠患者人數下降至10.8萬人,這是自去年12月12日以來該數字首次低於10.9萬人。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周二報告顯示美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逾14.2萬宗,連續第10天少於20萬宗。
美國增購2億劑疫苗
為應對疫情,美國總統拜登周二宣布美國政府計劃購買額外2億劑新冠疫苗,其中1億劑是BioNTech-輝瑞疫苗,另外1億劑是莫德納(Moderna)疫苗,讓美國採購疫苗總數增至6億劑,並於今夏結束前供應給3億人接種。輝瑞表示有信心能在特定時間內交貨,莫德納未有回應。拜登形容「這是戰時努力」,指下周起美國每周配發疫苗數量將由目前的860萬劑增至1000萬劑。
窮國恐2024年才群體免疫
儘管疫苗接種對遏止疫情帶來希望,但由於全球疫苗接種進展緩慢,加上疫苗供應不穩定關係,同時潛在隱憂,而現在的疫苗能否有效對抗未來的變種新冠病毒仍然成謎。經濟學人智庫最新報告指出,預計今年底前歐美國家大部分民眾已接種新冠疫苗,其他中等收入國家可能要到明年中或明年底才實行大規模接種,超過84個貧窮國家要到2024年才有機會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路透社/衛報)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