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篤魚蛋」是常見的手指意外,即手指篤在硬物上導致受傷,很多人誤以為是「小事」,只要待紅、腫、痛消退便痊癒。
事實上,傷勢可涉及筋膜、韌帶或骨裂;同一程度的傷患若出現在不同手指,治療亦不一樣。得不到適當治療,隨時損害手指功能,嚴重者連拳頭也無法握緊,甚至連拿筷子吃飯、開門等也無力,影響日常生活!
◆江:江志恒(養和醫院駐院醫生)
◆高:高兆祺(骨科專科醫生)
■手指意外 𠝹傷最常見?
問:常見的手指受傷有哪幾種?
江:門診遇到跟手指有關的意外,較常見有被利器或玻璃𠝹傷,傷口可以在皮膚淺層,或是割傷神經線、韌帶等。其次是小朋友被家具、玩具、門夾傷手指,可能令指甲爆裂,嚴重的可致骨頭斷裂。受傷後若指甲與指頭之間的中層積血沒有即時處理,有可能引發疼痛,可痛至無法入睡。
另外,俗稱「篤魚蛋」的手指受傷,可導致手指伸指肌腱撕裂(extensor digitorum tendon)或側副韌帶(collateral ligament)撕裂,嚴重會斷骨,若處理不善,手指長遠或會變形,甚至功能受損,所以一定要檢查清楚。
■自行扶正 反拉傷變形?
問:「篤魚蛋」後手指輕微移位,可否自行扶正?
江:「篤魚蛋」是形容受傷過程,即手指意外篤在硬物上,出現不同程度損傷,例如伸指肌腱撕裂而無法拉直指頭,出現槌指(指頭下垂無法伸直);或手指關節兩旁的側副韌帶撕裂或手指骨裂,都有可能導致關節移位、手指變形。如受傷輕微,有可能靠自己扶正關節,但如韌帶已撕裂,並且在自然癒合過程中不斷被拉扯,除了會減慢復元進度,韌帶亦會變長變鬆,手指有可能變形,甚至無法完全伸直,所以最好還是交由醫生診斷。
■檢查一定要照X光?
問:如何判斷「篤魚蛋」受傷程度?是否一定要照X光?
江:如果不小心「篤魚蛋」,手指有可能變形,出現紅、腫、痛。醫生要詳細檢查病人手指,問清楚意外發生經過,例如撞擊力度及位置,然後檢查病人的手指或韌帶,用手推一推受傷手指關節,看看有沒有撕裂及判斷嚴重程度。如韌帶只是部分斷開,關節活動幅度便較正常多一點;如已完全斷開,便會感覺到關節很鬆。另外,亦要為病人安排X光檢查,以確認有否骨折。如發現只是簡單的筋膜、韌帶撕裂,可在門診處理,以不同材料的支架或雙指套固定受傷手指,連續戴8星期或以上便可復元。但如發現嚴重或複雜的骨折,便要轉介至骨科醫生跟進。
高:以支架固定受傷手指的保守療法,對簡單的筋膜、韌帶撕裂有良好效果。但如果涉及骨折,導致關節無法穩定,就可能要以手術處理。手術目的是要讓斷裂的指骨復位,如情况嚴重,更需要以鋼針固定斷骨,否則可能影響手部功能,連握緊拳頭也未必可以做到。
■支架須8星期24小時佩戴?
問:長期戴着支架,會否令受傷韌帶繃緊,影響復元?
高:由於韌帶及筋膜沒有血管,難以將養分帶到受傷位置,所以自然修復進度較慢,一般至少要8至12星期才能完全復元。固定支架或指套必須24小時佩戴,無論洗澡或睡覺時都要戴着,所以醫生會建議病人購買兩套支架或指套,洗澡後可替換,而在換支架時亦要先固定好手指。
另外,病人不要因為擔心被固定太長時間,令手指筋膜或韌帶變硬,而自行做伸展動作,因為輕微的郁動都有可能拉長筋膜或韌帶,癒合後便會感覺手指關節不穩,甚至令功能受損。
■不同手指治療有別?
問:有何因素影響治療選擇?
高:除了傷患嚴重程度會影響治療選項,受傷位置也要考慮,即使同樣是食指、中指的側幅韌帶撕裂,如撕裂韌帶靠近拇指一側,醫生在選取治療方案時會更進取。因為日常生活上的動作,如拿餐具、開門、握汽車方向盤,都需要用手握力去完成;如受傷的筋膜、韌帶是靠向拇指一側,修復不當便會令病人無法握起拳頭,對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知多啲:拇指側副韌帶斷裂 或需開刀復位
「篤魚蛋」致手指受傷,一般只需佩戴固定支架治療。不過,如涉及拇指的側副韌帶斷裂,在診斷或治療上可能變得複雜。骨科專科醫生高兆祺表示:「拇指指骨旁的側副韌帶,結構較特別,上面覆蓋一塊筋膜;當側副韌帶斷裂後,便有可能離開原位,無法回到連接指骨的地方,不能自然癒合,這時便需要手術復位,同時以線或螺絲將斷裂的韌帶固定在原位。」他說,由於拇指功能非常重要,如側副韌帶無法復位,又或在癒合過程中被拉長,令病人難以握拳發力,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手術後韌帶會被固定,同樣需要8星期或以上才能痊癒,「不過手術後韌帶相對穩定,醫生會容許病人提早做復康運動,減少因受傷引致的功能損失」。
守龍門、滑雪高風險
高兆祺說,拇指的側副韌帶受傷,又被稱為Gamekeeper’s thumb,因為不少足球守門員都曾受此傷患,而滑雪也是高風險運動之一。
另外,由於X光無法看到側副韌帶位置,所以或需要安排病人接受磁力共振影像檢查,不過高兆祺說,如果只是一般的「篤魚蛋」,靠X光及醫生臨牀診斷便已足夠。
文:wongyim
編輯:林曉慧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肝癌治療】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是什麼?養和5月初進行首個治療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