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尿失禁有不同成因,部分患者可透過運動鍛煉盆底肌肉改善。註冊物理治療師蘇雅賢表示,尿失禁主要可分為壓力性失禁、急切性失禁、功能性失禁及滿溢性失禁。當中壓力性失禁成因與盆底肌肉鬆弛有關,導致尿道控制能力下降。這較常發生於多次生產的婦女、長者、肥胖、長期咳嗽或便秘人士。一般來說,當膀胱壓力增加,便會產生小便失禁現象。
蘇雅賢引述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一項研究,指出最有效改善尿失禁是鍛煉盆底肌肉。研究發現12個月內,尿失禁的婦女做盆底肌肉訓練後有明顯改善,與沒有接受運動治療的群組相比,盆底肌肉運動組有多於8倍人士在徵狀上有改善及治癒。另外,運動組參與者表示除了尿失禁情况改善,亦大大提升了生活質素。
盆底肌肉運動建議持續做3至5個月,最理想是每日持之以恒,以達至最佳效果。以下幾套動作可強化盆底肌肉及腰腹核心肌肉,有助預防和改善壓力性失禁。蘇雅賢提醒,產後2至3日已可做盆底肌肉運動;惟平板支撐不適合孕婦或長者,另要視乎有否腹直肌分離症(懷孕期間因腹部脹大,腹直肌有可能被拉扯至移位)及其嚴重程度,嚴重者不宜馬上訓練。

坐健身球上下彈動
適合產前後婦女及長者
坐在健身球,上下彈動,10下為1組,共2至3組。另外,可順、逆時針打圈各10下,同樣做2至3組。坐在健身球上,膝關節屈曲呈90度,健身球的大小為之合適。
平躺提起收緊臀部
適合產前後婦女及長者
平躺,雙手平放兩側。小腿放在椅子上,盡量緊貼椅子作承托。提起並收緊臀部,而非用腳踭撐起身體。動作維持6秒,然後慢慢放鬆,休息2秒再做。每10下為1組,共2至3組。可以健身球代替椅子,加強盆底肌肉鍛煉。如果沒有物件輔助,可平躺在墊上,雙腿屈膝,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重複上述動作。
鍛煉腰腹核心肌
適合一般尿失禁中年女士、產後3至6個月婦女
俯臥,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前臂及前腳掌撐着地下;背部、髖關節保持挺直,與地面呈水平,維持30至60秒,共2至3組。難度太高的話,可嘗試膝平板支撐,臉朝下呈俯臥姿勢,膝及前臂撐起身體。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