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停泊日本的鑽石公主號郵輪,船上港人隔離近半個月,有人已極度憂慮,若他們本周順利回港,仍須再隔離14日。有心理學家提醒,在船上隔離的人長期被困室內,不知何時可回港,也不知會否受感染,更可能無法接觸陽光,種種因素導致容易出現抑鬱,建議政府安排他們回港入隔離中心後,要安排心理學家協助。
倡派專家入營輔導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張傳義解釋,人們靠一些日常小事維持心情,例如吃好吃的東西、呼吸新鮮空氣、做運動、與親人會面等看起來不起眼的事情,往往都能支撐住一個人的情緒。他說被困船上,這些事情全都不能做,會失去生活的滿足感。加上如果室內無窗,這些人看不到陽光,情况會更差。根據研究,如長時間失去陽光刺激腦部,腦內神經傳遞物會失平衡。
他補充,船上乘客長期處於擔心「唔知幾時中招」,「人面對未知是最恐懼的,已經確診反而可能更好,起碼知道能醫治就好了」,種種原因加起來,會造成這批港人精神上的困擾。而滯留湖北的港人同樣要面對未知何時可回港,亦不知內地資訊真確性,都會造成心理壓力,但他們起碼能偶爾外出,看到陽光,某程度上或比被困郵輪的港人好。
當這批人回港後,張傳義認為他們會抱有不少期望,覺得能重獲自由,但最重要是要給予他們準確信息,例如需在何處隔離、隔離多久,切勿給他們假希望,或讓他們感覺「再被流放多一次」,「如果他們再有第二次被拋棄的感覺,會把第一次遭遇的情緒加乘到第二次」。
張傳義認為,本身有情緒病史及容易緊張及焦慮的人,需要特別注意,如本身正服精神科藥物,通常一個療程需時4至8周,若中途停藥,可能要重新調校藥量。「若未能派專家進去隔離營觀察,亦應該安排視像會面,這樣做也能讓他們感覺被關顧。」他說,長遠而言,這些人在幾個月至一年內都需要被長期跟進,因經歷此事後,或會讓他們變得更容易緊張及憂慮。
(武漢肺炎)
專題系列文章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 新一季流感疫苗接種9.25開始 涵注射式滅活疫苗及噴鼻式減活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