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從記憶力的病徵分析,患者的記憶力會突然變差,包括忘記日常工作的程序、或生活的細節等。較典型的病徵是患者的記憶只停留在過往的事情,相反新近或短期(如近一、兩天)發生的事情可以完全忘記。吳炳榮醫生解釋,人類的記憶是依靠腦內的細胞連系,形成一個鞏固的網絡。所以長久記憶的網絡已牢固地存在腦內,但患認知障礙症後腦細胞受損,細胞無法為短期的記憶製造新的網絡,所以他們未能儲存短期記憶。
在多種類型的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為「阿茲海默症」,這是由於腦細胞退化或出現病變,令過多的澱粉樣蛋白在腦部沉澱積聚形成斑塊。其次是「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即患者重複出現缺血性中風後,導致腦細胞死亡。
吳炳榮醫生稱,現時在治療上,主要以藥物控制及紓緩病情,但並不能完全根治。除了藥物,患者亦需要做非藥物治療,包括進行認知障礙訓練、行為及空間感訓練等,這些可以幫助患者延緩及改善病情。
認知障礙症的變化分為早、中及晚期。初期的認知缺損只是記憶力較差,患者失去工作能力,但仍然有自理能力。中期患者記憶力漸轉差,需要家人不時提醒,認知能力開始減退,而情緒問題(如暴躁、抑鬱)亦隨之出現。到晚期時,患者可能完全忘記身邊人及事物。此外,言語表達、進食及自理能力亦會完全失去,只能依靠家人的照顧。
對照顧者亦需要全面支援
黎嘉慧醫生指出,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後,對患者採取適當治療當然重要,但對患者家人(照顧者)的支援亦需要同步進行。在很多病例當中,由於晚期的患者,喪失自我照顧能力,大部分更出現抑鬱等情緒問題。照顧者與患者會衍生不少誤解及衝突,從而影響他們的感情。另外,照顧者更必須24小時貼身照顧,這樣嚴重影響照顧者的正常生活,精神壓力亦隨之增加。所以對照顧者的心理支援十分重要。
黎嘉慧醫生認為,患者與家人如能及早明白及接受這個病症的變化,將會是治療的良好開始。現時在早期的確診階段,醫護人員會告訴病人及其家人,將來病情轉變的最惡劣情況,並商討會否簽署預設醫療指示(包括晚期會否插鼻胃管餵食等)。這樣患者不但可預早參與自己的治療決定,未來家人亦可跟隨患者意願,配合醫生的治療方向。
其實要預防認知障礙症,亦有不少方法。包括多玩要動腦筋的遊戲,如下棋、電腦遊戲等。另外亦可多做帶氧運動(跑步、游水等),以促進腦部的血液循環,減少認知能力衰退的風險。當然注意防三高(高糖、高油、高鹽)的食物等,這都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法。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吳炳榮醫生_3-1-1.jpg吳炳榮醫生稱,認知障礙症是腦退化的其中一種疾病,主因是大腦出現病變;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3/黎嘉慧醫生_2.jpg黎嘉慧醫生指出,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後,對患者家人的支援亦需同步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