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中風,可能為病人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衝擊,有機會出現抱怨、暴躁等負面情緒,亦憂慮往後的生活及將自己當成身邊人的負累。臨床心理學家指出,明白中風病人不可能一時三刻便能釋懷,但可嘗試先放慢步伐,冷靜下來,沉澱自己,細想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什麼;同時亦避免標籤自己是負擔,要相信出於真心的照顧者,是一心一意為病人着想,建議嘗試易地而處多作了解。以下10個貼士助病人在復康路上學會減壓、自我調適,重整自己的人生!
相關文章:急性中風施救要及時 辨別徵兆「談笑用兵」
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2025 多間參展機構︱即場搵工面試 10月25日﹙六﹚旺角見! 立即報名 |
中風非終點 糾纏過去無助復康迎接未來
養和醫院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指出,面對突發中風,病人除了需承受生理上的痛苦,亦較容易出現不甘、抱怨等負面情緒,有機會因為執着於已失去的事物,以及念念不忘自己的健康,而自覺無法重拾美好人生,這樣鑽牛角尖令病人久久不能釋懷,或對其往後人生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李博士提醒,中風病人如糾纏於昔日健康的身體、美滿的人生,其實無助於面對日後的挑戰。對中風患者而言,明白始於足下相當重要,要相信仍可以令自己及身邊人的生活更豐盛,因此建議中風病人應學習善待自己,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放鬆,例如出外散步,多接觸親朋好友,打開心扉。
毋須標籤自己是負累 感恩以善相待照顧者
此外,部分中風病人有可能面對照顧者時,自我標籤是對方的負累,而且羞於事事倚賴別人,因而無意中對其善意嗤之以鼻,甚至斷然拒絕,令雙方無所適從。李博士認為,病人應嘗試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了解其初心及盼望,相信身邊每一個出於真心的照顧者,是為了令其生活更輕鬆、舒適,而對照顧者最好的回報,便是感恩及以善相待,因此毋須標籤自己。
相關文章:【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中風復康路上 10個貼士助自我調適
李博士強調,中風並非終點,珍惜現在,並在復康路上多一點自我激勵。他列出10個貼士予中風病人,學習如何調適自己的情緒及想法,打開未來更精彩的人生:
.坦然面對中風後的各種轉變,不任由傷痛發酵;
.不論順逆境,都努力讓自己快樂;
.康復路上毋須逼迫自己一蹴而就,因應能力循序漸進,以輕鬆的心情前進;
.承認病後確實不像從前,重新認清自己當下的能力及限制,嘗試透過各種方法適應中風後的生活,繼而重拾人生意義和價值;
.感受眼前人和事所散發的正能量,嘗試退一步觀察,以更廣闊的眼光了解身邊的事物;
.以感恩之心接受別人的援助與照料,因為病人自己開心,照顧者亦會感快樂;
.對真心關心自己的人打開心扉,坦誠排解內心憂慮與恐懼;
.每天給自己一些小目標,全力以赴達成,令成功感積少成多;
.從經驗中學習,累積智慧,堅強地面對逆境;
.擴闊社交圈子,分享自己人生經驗。
專題系列文章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 新一季流感疫苗接種9.25開始 涵注射式滅活疫苗及噴鼻式減活疫苗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