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中風,可能為病人的人生帶來巨大的衝擊,有機會出現抱怨、暴躁等負面情緒,亦憂慮往後的生活及將自己當成身邊人的負累。臨床心理學家指出,明白中風病人不可能一時三刻便能釋懷,但可嘗試先放慢步伐,冷靜下來,沉澱自己,細想此時此刻最需要的是什麼;同時亦避免標籤自己是負擔,要相信出於真心的照顧者,是一心一意為病人着想,建議嘗試易地而處多作了解。以下10個貼士助病人在復康路上學會減壓、自我調適,重整自己的人生!
相關文章:急性中風施救要及時 辨別徵兆「談笑用兵」
中風非終點 糾纏過去無助復康迎接未來
養和醫院臨床醫療心理學中心主任李永浩博士指出,面對突發中風,病人除了需承受生理上的痛苦,亦較容易出現不甘、抱怨等負面情緒,有機會因為執着於已失去的事物,以及念念不忘自己的健康,而自覺無法重拾美好人生,這樣鑽牛角尖令病人久久不能釋懷,或對其往後人生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李博士提醒,中風病人如糾纏於昔日健康的身體、美滿的人生,其實無助於面對日後的挑戰。對中風患者而言,明白始於足下相當重要,要相信仍可以令自己及身邊人的生活更豐盛,因此建議中風病人應學習善待自己,嘗試用不同的方法放鬆,例如出外散步,多接觸親朋好友,打開心扉。
毋須標籤自己是負累 感恩以善相待照顧者
此外,部分中風病人有可能面對照顧者時,自我標籤是對方的負累,而且羞於事事倚賴別人,因而無意中對其善意嗤之以鼻,甚至斷然拒絕,令雙方無所適從。李博士認為,病人應嘗試從照顧者的角度出發,了解其初心及盼望,相信身邊每一個出於真心的照顧者,是為了令其生活更輕鬆、舒適,而對照顧者最好的回報,便是感恩及以善相待,因此毋須標籤自己。
相關文章:【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中風復康路上 10個貼士助自我調適
李博士強調,中風並非終點,珍惜現在,並在復康路上多一點自我激勵。他列出10個貼士予中風病人,學習如何調適自己的情緒及想法,打開未來更精彩的人生:
.坦然面對中風後的各種轉變,不任由傷痛發酵;
.不論順逆境,都努力讓自己快樂;
.康復路上毋須逼迫自己一蹴而就,因應能力循序漸進,以輕鬆的心情前進;
.承認病後確實不像從前,重新認清自己當下的能力及限制,嘗試透過各種方法適應中風後的生活,繼而重拾人生意義和價值;
.感受眼前人和事所散發的正能量,嘗試退一步觀察,以更廣闊的眼光了解身邊的事物;
.以感恩之心接受別人的援助與照料,因為病人自己開心,照顧者亦會感快樂;
.對真心關心自己的人打開心扉,坦誠排解內心憂慮與恐懼;
.每天給自己一些小目標,全力以赴達成,令成功感積少成多;
.從經驗中學習,累積智慧,堅強地面對逆境;
.擴闊社交圈子,分享自己人生經驗。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