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9個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如腦內颳起10號風球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編按:筆者小學時的一次經歷,讓他對「爆血管」3個字有了深刻印象,及後學醫時認識到中風(stroke),是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致阻塞或爆裂。腦部血液突然中斷供應,腦細胞及組織便會壞死,身體機能亦不能正常運作。中風症狀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常見的包括: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嘴歪、眼斜、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感覺麻木、流口水。至於嚴重者,可以是昏迷或死亡。至於引致中風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高齡、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心臟病、心房纖顫及缺乏運動等。]

小中風後遺症, 中風面癱, 中風, 面癱 中風, 中風經絡按摩順序, 中風按摩穴位, 面中風, 中風復健要多久, 中風穴位, 中風言語治療, 談笑用兵 中風, 中風 面癱, 中風康復的秘訣, 中風先兆麻痺, 中風穴位按摩, 中風後頭暈怎麼辦, 小中風多久會好, 中風口號, 眼睛中風後遺症, 中風後可以按摩嗎, 中風 談笑用兵, 中風 康復, 中風康復, 糖尿病 中風, 眼中風後遺症, 眼中風手術, 中風談笑用兵, 中風 按摩, 中風住院多久香港, 輕微中風後遺症, 中風康復的秘訣加快復健速度, 中風後頭痛, 中風後治療, 小中風 後遺症, 筋膜槍 中風, 小中風會痊癒嗎, 中風 穴道, 中風手術時間, 中風 穴位, 中風黄金3小時, 中風後穴位按摩, 眼中風 治療, 頭暈 中風, 筋膜槍中風, 世界中風日, 輕微腦中風會好嗎, 輕度中風, 中風食物, 中風先兆, 中風復康, 嘴角抽搐中風, 中風後護理, 中風急救, 中風前兆, 中風後遺症, 中風 徵兆, 中風原因, 中風後的言語治療, 中風按摩, 中風可以按摩嗎, 急性中風治療, 中風徵兆, 糖尿病中風, 中風復康護理, 臉部中風治療, 中風 復 康, 中風 成因, 心臟衰竭中風, 中風 治療, 小中風先兆, 急性中風, 中風 先兆, 中風康復治療, 中風治療, 談笑用兵小中風, 輕微 中風 症狀, 中風吞嚥困難飲食, 小中風後的保養, 輕微中風症狀, 中風可以腳底按摩嗎, 中風後的物理治療, 預防中風, 低血壓中風, 中風黃金時間, 中風先兆 麻痺, 中風風險檢查, 中風護理措施, 腦中風原因, 眼睛小中風, 中風後, 中風視力恢復, 中風 治療費用, 中風復康院舍, 中風檢查, 小中風原因, 按摩中風, 中風 言語治療, 心源性中風, 中風復健按摩, 中風康復時間, 糖尿病會中風嗎, 小 中風 後遺症, 中風穴道, 按摩 中風, befast 中風, 中風 預防, 中風復康治療, 按摩槍中風, 中風推拿, 眼中風治療, 輕微中風會好嗎, 中風 診斷, 耳中風治癒率, 急性耳中風, 急性 中風, 中風徵狀, 輕微中風復健, 中風手腳無力穴道, 中風後言語治療, 糖尿病中風飲食, 面部中風, 臉部中風前兆, 中風後遺症治療, 中風預防, 中風 原因, 腦中風前兆, 中風復健, 中風語言訓練, 中風黃金治療時間, 中風黃金三小時, 小中風, 輕微中風, 中風 會 好 嗎, 小中風飲食, 頭痛 中風, 中風的前兆, 中風 肺炎, 中風 復康, 中風可以推拿嗎, 鍾伯光中風, 小中風治療, 中風美術研究所, 中風 後遺症, 中風 黃金時間, 中風復健每日走路2小時, 腳中風, 中風復康中心, 中風攣縮, 中風 穴位 按摩, 中風穴道按摩, 腦幹中風症狀, 中風 血糖, 突然中風, 輕微中風運動, 中風復康運動, 中風治療黃金期, 中風 運動, 胃中風, 臉部小中風, 中風心理輔導, 肺中風,

中風9個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致腦血管病變如颳10號風球

一場風暴不請自來,吹襲過後滿目瘡痍。

我說的是:中風者。他們猶如被10號風球打過正着,往往是避無可避。吹襲過後,康復之路慢且長,毅力信心不能少,同路共勉更可貴。我曾經目睹一名病人中風倒地,只可惜當時的我完全不知道「中風」是怎麼一回事,更遑論怎樣應對了。

小學五年級數學科教師名叫「肥朱sir」。他為人和善,就算知道學生在他的姓氏前加上「肥」字,也好像沒有生氣。記得有一天,肥朱sir如常在黑板列出一條數式,然後叫學生出來運算。那次剛巧輪到我。正當我努力計算之際,突然聽到「噼啪」一聲巨響,真是嚇得呆了一陣。驚魂之下,看到肥朱sir倒在地上。他兩眼反白,口裏吐出白色波波球。雖然口吐物有點像忌廉泡泡,但是看上去仍是嚇人。尤其聽到同學們的背景驚呼:「嘩呀啦」、「嗚呀呀」、「喲噢噢喲」……更覺墮進了驚慄之境。

中風9個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如腦內颳起10號風球
可怕「風」暴–中風者猶如被10號風球打個正着,康復之路慢且長,所以務必控制三高、心房纖顫等高危因素。(Dusan Stankovic、Toa55@iStockphoto/明報製圖)

相關閲讀:眼中風成因與心血管、頸動脈老化有關?嶄新眼動脈通波仔手術 降致盲風險


老師被激到「爆血管」?中風常見症狀

或者當時實在太驚,我對當天隨後的記憶,全焉消失。究竟肥朱sir是自己走出課室還是被人抬走?最終我有否將答案寫在黑板上?答案準確嗎?當天的課究竟停了多久?有沒有同學因此突發場景而害怕到哭呢?這些問題,我都不能作答。記憶到此。不過,我卻對一句話牢記至今,代課老師說:「你們真是又曳又蠢,朱sir被你們激到爆血管了!」原來肥朱sir當天是爆血管。從此,我對「爆血管」這3個字,有了深刻印象。

不過,到了很久之後,當我在醫學院上內科課時,才意識到當時朱sir患的其實是「中風」。所謂中風(stroke),是腦血管發生病變,引致阻塞或爆裂。腦部血液突然中斷供應,腦細胞及組織便會壞死,身體機能亦不能正常運作。中風症狀可以說是千變萬化,但是一般都是無痛及突如其來。有些嚴重症狀可以構成即時生命危險,但是有些輕微的可以是一瞬即逝,容易使人掉以輕心。常見的中風症狀包括: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嘴歪、眼斜、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感覺麻木、流口水。至於嚴重者,可以是昏迷或死亡。由此看來,我相信肥朱sir應屬後者,因為他當天曾昏迷不醒呢!

不過說到中風原因,我懷疑朱sir的肥胖,可能是病因之一。醫學界已經掌握不少引致中風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高齡、高血壓、吸煙、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心臟病、心房纖顫及缺乏運動等。因此,肥胖肯定是有影響。

糖尿病人中風風險高6倍

有說糖尿病及肥胖症,在發達地區已成為一號流行病。在香港,當然也不例外。

BMI(body mass index)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常用以測量肥胖的標準。一般BMI達23或以上便視為過重,若25或以上則已算是初等肥胖。衛生署一項調查報告指出,本港有超過三成人屬過重或肥胖,而港人體重更是按年遞增。這樣趨勢其實是不樂觀,因為肥胖是可以惹出禍來。

腰圍粗壯、身體肥胖反映內臟脂肪高含量。脂肪多並不是值得慶幸,因為這正說明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危機。內臟脂肪含量愈高,愈易引發受新陳代謝影響的心腦血管病。另外,肥胖與糖尿病亦有密切關連。隨飲食習慣改變,香港人患糖尿病的比例不斷增加,估計在未來20年內,會由8.8%增加至12.8%。另有研究顯示,當撇除其他高危因素影響,糖尿病人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出2至6倍。所以,控制體重十分重要;最好能夠保持標準體重,切勿過胖。


相關閲讀:【高血壓飲食】低鹽高鉀「DASH」得舒降血壓飲食法 控制血壓要有法


血壓每高20/ 10 死亡率增1倍

不過,綜觀中風的高危因素,我們絕不能輕視高血壓。研究顯示,從115(收縮壓)/ 75(舒張壓)mmHg計算,血壓每升高20(收縮壓)/ 10(舒張壓)mmHg,血管病變死亡率便會增加1倍。因此,對預防中風而言,控制收縮壓和舒張壓是非常重要。長者一般患的多數是收縮期血壓高,因此治療高血壓能大大減低中風危機。

但現實中,患者往往忽略高血壓的嚴重度。一般認為隨年齡增長,血壓自然會提高,至於老人家血壓稍高一點是沒有問題。有患者說:「哎呀,只是血壓計度數顯示高出標準;但我什麼徵狀也沒有,一點不適也沒有。為何要食藥?醫生,我不喜歡把這些化學物質食入肚!」更有病人說:「我食了一個星期藥,血壓已降低。既然一切回復正常,我自然不再需要食藥!」

不幸地,在高血壓影響下,心腦血管疾病隨之而併發。到了那時,治療變得加倍困難。因此,我們最好能養成定期檢查身體及量度血壓的習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而且高血壓並不限於長者,就算young old、中年人士也會是高血壓患者。只是因為早期病徵不太明顯,而且大家覺得高血壓是老人病,壓根兒沒有理會;不會檢查、不會服藥、不會調節飲食。於是,中風來襲時,更為始料不及和不知所措。

高膽固醇致動脈粥樣硬化

中風高危因素,其中一項是膽固醇。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膽固醇,若濃度過高會形成血管硬化斑塊。斑塊破裂會直接誘發中風的病理機制。醫學研究證實,膽固醇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降低膽固醇是能有效減低中風風險。因此,若驗血報告發現低密度膽固醇偏高,最好在醫生診斷下,服用適當藥物,以減低膽固醇濃度。


相關閲讀:【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預防中風有法 戒煙酒少甜食 定期體檢

審視因素後,我們發覺有不少都是與後天有關。為此,醫護都會苦口婆心告誡病人,最好能多預防。

1. 首先,必須注重健康,要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心房纖顫等各項高危因素。

2.在飲食方面,一定要戒煙、戒酒,減低食鹽攝取量,不吃太多肥膩或甜食,多吃富纖維質食物如綠葉菜和水果。

3.生活方面,要保持作息定時,爭取足夠休息,做適量運動並持之以恆,維持合適體重,盡量避免肥胖。

4.定期身體檢查亦是重要的。如果家族有血壓高或心臟病的病史,我們應定期做心臟檢查,包括照X光、心電圖、心臟超音波檢查等。及早發現病徵,自然大大減低中風的風險。養成定期自我監測及量度血壓及血糖變化的習慣,是既經濟方便又有效直接的做法。

這些叮嚀或許有點囉嗦,但是若想活得健康,老得精彩,過得喜樂,我們最好盡量依從叮囑,好好注重身體,做個快活人。

中風9個高危因素: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 如腦內颳起10號風球
梁萬福–老人科專科醫生,一直從事老年醫學及老年學研究,積極參與義務工作,從醫管局退休,仍不遺餘力推動長者健康教育及醫療服務。(資料圖片)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