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藉此提醒大家關注乳房健康,預防乳癌。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癌症,在2018年有超過4600名女性新確診,2019年有逾850名女性死於乳癌。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指出,乳癌第一至三期的5年相對存活率(76%至99%)明顯較第四期(30%)高,顯示愈早發現乳癌,愈早接受治療,可以提高存活率。因此,提升對乳房疾病的警覺,及早識別乳癌,十分重要。
相關文章:【癌症篩查】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 評估7個高危因素度身制定篩查方案
乳癌早期徵狀未必能輕易察覺。婦女應熟悉自己乳房平常的外表和觸感,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洗澡、換衫和搽潤膚露時,多留意乳房有沒有出現不尋常變化,例如:
.乳房出現硬塊
.乳房的大小或形狀改變
.乳房或乳頭皮膚有異樣,例如變紅、呈鱗片狀、變厚或猶如「橙皮」
.乳頭附近出疹、內陷或有分泌物
.乳房或腋下新出現持續的不適或疼痛
.腋下有新增硬塊或皮膚變厚
如發現任何異常,應盡快求醫。
政府委託香港大學作香港乳癌研究,分析本地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因素,設計了一套適用於香港華裔婦女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研究結果發現除年齡因素外,其他因素包括:有直系親屬(母親、姊妹或女兒)曾患乳癌,曾診斷患有良性乳腺疾病,從未生育或第一次生產年齡較大(30歲或以上),初經年齡較早(11歲或以下),超重和肥胖(體重指標為23或以上),以及缺乏體能活動。
奉行健康生活有助預防乳癌,例如恆常體能活動,維持健康體重及腰圍,避免飲酒等。如果女性在較年輕時生育,並延長母乳餵哺期,也有助減低患乳癌風險。
相關文章:【乳癌】診斷三部曲 術前化療、標靶治療縮小腫瘤 為患者盡量保存乳房
依風險高低 適時造影篩查
此外,以風險為本的乳癌篩查亦能及早發現乳癌,以便患者獲得適時治療。乳房X光造影是一種常用的篩查方法。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就不同乳癌風險水平的婦女作出下列篩查建議:
.高風險婦女(例如確認帶有BRCA1/2基因突變),應諮詢醫生意見每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中等風險婦女(即只有一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或之前確診乳癌,或有兩名直系女性親屬在50歲之後確診乳癌),應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
.其他一般婦女,如年齡介乎44至69歲而有某些組合的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包括有直系親屬曾患乳癌,曾診斷患有良性乳腺疾病,從未生育或第一次生產年齡晚,初經年齡早,體重指數偏高和缺乏體能活動),令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建議她們考慮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篩查,並建議使用合適的風險評估工具評估乳癌風險
然而,所有篩查測試均有局限,且並非百分百準確,可能出現假陽性和假陰性結果。婦女若考慮接受乳癌篩查,應先諮詢醫生意見。想了解更多乳癌預防及篩查的資訊,可瀏覽www.cancer.gov.hk/breastcancer,今年稍後會提供由香港大學設計的乳癌風險評估工具。
文:劉昌志(衛生署非傳染病處高級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
- 照護食着重食物質地、營養吸收 吞嚥困難者慎吃黏稠軟滑食物 自製軟餐Tips
- 椎間盤突出常見腰頸椎 局部劇痛嚴重走路也困難 水中物理治療有效嗎?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前列腺增生】尿頻、夜尿、小便乏力 以為「屙慢少少」不理會 可招腎衰竭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
- 淋巴水腫是慢性發炎 病情分4期 了解整合性淋巴退腫治療
-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增 病毒6至10月較活躍 醫學會籲接種疫苗
- 【DSE放榜】競爭+壓力 專家:長期內捲vs.躺平可致失眠抑鬱 「45度人生」折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