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上月29日為70滿歲長者派「即日籌」,月中擴展至60歲或以上,政府續擴大新型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的「即日籌」安排,今天(27日)起12歲或以上中小、大專生,可於24間接種中心取籌接種新冠疫苗,每名學生最多兩人陪同,陪同者可一同打針。
滿12歲即日籌接種新冠疫苗 每籌可兩人陪同 一併接種
政府今天起為年滿12歲學生提供「即日籌」安排。公務員事務局日前發信給學校,指學生可帶身分證明文件,以及在學證明如學生證、學校圖書證、學生手冊等,到接種中心取「即日籌」;亦可由家人或照顧者代領,惟需出示學生身分證明文件副本、在學證明。12至17歲學生須攜家長同意書,方可打針。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日前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說,措施對幫助青少年接種未必很大幫助,又認為向年輕人「谷針」需有創意提供誘因,例如提供購買演唱會、舞台劇或水上樂園門票的便利措施。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關於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
「健康網」摘錄了早前專家提出的相關意見:
Q:12歲以上兒童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的有效性有多少?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會後稱,目前數據顯示兒童打復必泰基本上100%有效。全球已有13個國家讓兒童打BioNTech(復必泰)疫苗,逾300萬兒童打過此針,建議盡快讓12歲以上兒童接種,因部分兒童感染可有嚴重併發症、助保護家中長者、助學校全面恢復面授課等,望日後打針者可除口罩參加戶外體育課。
Q:接種BioNTech復必泰後有什麼副作用?小心三大病徵?
劉宇隆說,根據本港研究,中學生接種後副作用主要是手臂痛、疲倦和頭痛,比率更略較西方國家低;至於有以色列接種者現心肌炎,他說在500萬人中見120例,年輕男性發生率為5000分之1,英美等地均見個案,全部病情輕微,很罕見且數天可康復,不構成疫苗不安全,提醒三大要小心病徵:心口痛、唞氣急及心跳快。
Q:青少年打針後可以不應做劇烈運動?
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早前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根據第三期臨牀數據,12至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疫苗後整體副作用輕微,大部分是疲倦、發燒、痠痛,副作用較成年人少,他提醒青少年接種後一周勿參加短跑或足球比賽等劇烈運動。他續表示,專家委員會將密切監察青少年接種疫苗情况,尤其是心肌炎等異常情况,兒科及心臟科專家每日會監察,亦會即時公布有關個案。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至15歲兒童可預約接種BioNTech復必泰 關於打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副作用、出現病徵等6個問題
浸大10月起入校師生須齊針 或兩周一檢
另外,下周三(9月1日)中小學開學,教育局要求校巴司機、跟車保母等非教學人員都要最少打一針,否則自費兩周一檢。公共巴士同業聯會副主席鄧子強早前稱,其所屬的校巴公司有四成保母知悉措施後辭職,業界期望推遲3個月執行。他周三與教育局代表會面,指業界雖已鼓勵保母及司機打針,惟仍有三成半人未打針,因薪金不高,部分人不願自費檢測,而有關措施事在必行,業界唯有採取折衷方法,未有打針或檢測的保母及司機不入校園範圍,指在安全情况、法例容許下,校巴於校門外停車,由已打針或檢測的保母陪學生入校。
教育局重申,鼓勵校巴服務承辦商可考慮營運情况,盡量為持有相關醫生證明書證明健康狀况不允許打針的員工提供支援,例如調動人手,又指理解大部分學校已就9月1日開學作好準備。
此外,繼科大9月1日起禁止未打針或沒符合兩周一檢規定師生踏入校園,浸大早前公布8月9日起宿生須接種兩劑疫苗或兩周一檢。浸大周三向師生發信,10月1日起入校師生、承辦商員工、訪客,須已打齊兩針滿14天,如因醫療或其他理由未打針,須出示14天內的陰性檢測。留校時間少於4小時的獲邀訪客、短期員工、校園內幼稚園的家長、浸大中醫診所病人、返教會的人可獲豁免。如學生有醫療原因未能打針,或無法負擔檢測費用,可聯繫學生事務處或持續教育學院(SCE)查詢申請資助詳情。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