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出援手:子女感「無力」 多陪伴聆聽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反修例事件連串示威衝突,不乏中學生的身影。暑假來臨,學生缺乏學校教師及社工支援,一旦情緒受困時,怎麼辦?

鄭寶君表示,坊間有不少求助熱線,當青少年自覺情緒轉差或出現壓力徵狀,如經常回想衝突現場畫面、失眠、對日常事物失去興趣時,便應致電求助,以防情緒狀態進一步轉差。她指出,由於大部分青少年不善表達情緒,其家人及朋友不妨多加觀察及留意,一旦青少年出現不安情緒或自我封閉時,應多加陪伴及聆聽。

 

防止自殺, 同理心,
忌批判爭拗——臨牀心理學家表示,家長與子女傾談時宜多聆聽,切忌批判爭拗。(NikkiZalewski@iStockphoto)

 

傾聽亦講求技巧。鄭寶君表示,父母與子女傾談時切忌批判爭拗,應耐心聆聽及簡短回應,「不要太快為子女提供答案」。她指出,近年常聽到「無力感」這情緒字眼,親友與年輕人傾談時,可幫助對方分辨無力感的來源,明白縱使社會事件令自己感到無力,亦不等同自己全然失去對生活的話事權。她舉例,年輕人可以表達「件事令我感到無能為力」,同時積極生活,如經營親密關係、享受興趣等,「拿回少少生活的掌控感」。

 

相關文章︰

小心過量留言變催命 善用社交平台救人救己

知多啲:忌轉載遺言、淒美化事件 避免模仿效應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