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情緒急救:家人分享經歷 耐心聆聽忌批判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親歷巨大創傷或壓力後,有人會無故流淚或脾氣暴躁。陳雅文解釋,這源於當事人經歷創傷時,身體啟動逃生機制,當刻抑壓情緒,事後負面情緒才逐漸浮現。她以「逃難」作比喻,逃難時,飛快把物件塞入行李箱,其後行李箱不勝負荷「爆篋」。面對「爆篋」,當事人毋須驚慌,在安全環境下,重述經歷和感受,猶如執拾行李,重新整理回憶。

 

心理健康,ASD,急性壓力失調
(monzenmachi@iStockphoto,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切忌批判——聆聽當事人分享創傷經歷時,緊記耐心聆聽陪伴,切忌批判對方的感受。

 

電視劇金句「煮個麵你食」,是支援情緒受困的人常用對白。透過煮麵,可以打開話匣子,但周偉浩提醒,當身邊親友經歷創傷事故,切忌逼對方重述事發經過,否則或令對方感到受壓,造成反效果;相反,若當事人主動講述經歷時,緊記耐心聆聽及陪伴,不要批判對方感受。

陳雅文建議,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家人可一同表達及分享情緒感受。她舉出一個真實個案,受近日《逃犯條例》修訂事件影響,一名任職教師的母親既緊張事態發展,亦擔心參與示威的兒子及學生安危,但見兒子連日來情緒激動,生怕再三談論事情會火上加油,「其實她可以表達及分享自己感受,與兒子的情緒同步,但過程中緊記避免太多分析」。

 

節制看相關新聞時間

照顧他人前,需先照顧自己的心靈需要。周偉浩表示,經歷創傷後,不需害怕紓發感受及封閉自己,宜維持日常社交生活。他又引述美國加州大學2014年的研究,研究針對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現人們即使不在事發現場,如果接觸相關新聞的時間愈長,愈容易出現ASD(急性壓力失調)徵狀。因此他提醒,不論在事發現場與否,人們應節制觀看相關新聞及影片的時間。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心理健康】失眠及茶飯不思 可為創傷後壓力症

【心理健康】獨力湊仔拒援手 單親媽鬱爆

【心理健康】精神病康復者 結伴走出低谷

驚搭巴士 嚇到手震肚痛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