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尖子必讀醫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醫科一向是中學生心儀科目,尤以近年為甚,尖子狀元都一窩蜂報讀醫科。回想當年自己考大學時,形勢卻不一樣。雖然醫科亦屬熱門之選,但文、理、工、社會科等(當年還未有商科)都吸引到不少尖子狀元,不會像現在這樣一面倒。記得當年同讀理科的中學同學,對工科尤其趨之若鶩,工科中的電機工程學,更是眾多科目中的「神科」,成績不是頂尖的學生毋庸問津。可是時移世易,香港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轉型,令本來蓬勃的工業日漸式微,終於以工廠北遷,工業離場,工業人才在本土無工可做告終。沒有了工業,大學工科的吃香程度自然一落千丈,收生成績每况愈下。環顧周邊其他地區,好像新加坡、台灣、韓國、深圳,轉型模式是引入及發展高端工業,以代替原有的低端工業,這些地方的「騰籠換鳥」,都做得成功,可是我們的轉型,籠是騰出來了,卻無鳥可換,眼睜睜地看着整個行業式微,甚至消失。

醫科一枝獨秀非好現象

醫科一枝獨秀特別吃香,除了表示地方上就業市場選擇太少,年輕人發展的機會不多,還會導致人才錯配,絕對不是好現象。前兩天和幾位資深同業聚會,談到了尖子爭讀醫科的話題,其中一位前輩便慨嘆﹕「成績好的學生都要讀醫科,也不管自己有沒有興趣,其中適合做醫生的有多少?怪不得有些新進醫生,態度懶散,做事沒有幹勁,怎樣看都不是做醫生的料子」。

另一位前輩馬上表示認同﹕「可不是嗎?有些剛畢業便要揀些輕鬆舒服、不用值夜班的專業,有些更不務正業,拿着醫生執照替一些旁門左道行業打工,根本不是做醫生,其中還有些是那些所謂尖子呢。」

前輩言論流於偏激,我不完全認同﹕事實上,懶散沒幹勁的醫生,哪個年代都有,並非近年初見;至於鍾情於較輕鬆的專業,現代年輕人講求生活質素,不能要求他們像我們那一代的醫生,為了工作好像大禹治水那樣「三過家門不入」,一星期工作百多小時也甘之如飴。我擔心的,反而是一些尖子狀元,不論興趣性格都不宜學醫或行醫,反而在其他方面卻天才橫溢,要是揀對了學科,可以大展所長,前途無量,可是偏偏因為「尖子必讀醫」這咒語,揀了不應該讀的醫科。於是本來有能力有天分成為出色數學家、物理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人才,都「被迫」報讀醫科。因為興趣性格不合,當醫學生時已提不起勁,有些甚至趕不上進度,逢試必敗,以至退學收埸。有些勉強捱到畢業,拿到了行醫執照,但對行醫缺少熱誠興趣,成就也不見得怎麼樣。

多年前我任醫學院院長,便曾勸退一些因為種種原因「被報考」醫科,但表明志不在此的尖子,現在眼見他們在其他範疇各有所成,亦活得開心,慶幸當年沒勸錯他們。

文:霍泰輝(中大副校長,兒科專科醫生)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7/11/99.jpg;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