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

兒言自得:由搶購潮說起

分享此內容:

明報
(明報新聞圖片)

【明報專訊】一場冠狀病毒瘟疫,香港雖然只有數十個確診個案,卻引發了搶購米糧、口罩、消毒液、抹手紙巾和廁紙潮,甚至發生搶劫廁紙的世界奇聞。住在新加坡的朋友給我發短訊,揶揄為何香港人這麼不濟,問我是否需要他郵寄一些廁紙以濟燃眉之急。怎料不旋踵,新加坡也成了「疫埠」,超市搶購潮比起香港不遑多讓,要勞煩李大總理吩咐市民克制。果然,新加坡的搶購潮很快便平息。要知道新加坡和香港不一樣,市民都知道,不聽長官吩咐,後果會比沒廁紙用更不爽。

新加坡人口以華人居多,有老外朋友不避嫌,竟問我是否華人社會如香港和新加坡才有此搶購現象。我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如實回應,又不失國人體面,怎知為我解窘的,竟是專向國人銷售名牌商品的意大利。不知何故,意大利突然出現了多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成了歐洲「冠感」之都。意大利人平素雖以寫意浪漫著稱,但遇到瘟疫壓境,恐慌之情和我們沒有兩樣。電視上看到意大利人推着購物車,蜂擁在超市門口等開門,真有「天涯若比鄰」的感慨。看來「居安思危」並非國人專利,到了緊要關頭,洋人也不倖免。

事實上,當有不幸的大型突發事件尤其是大災難,不論在哪個地方哪個國家,或多或少地都會引起群眾恐慌(mass panic),以及自我保護或自衛本能(self-preservation)的自然反應。因為擔心災難導致物資短缺,甚至斷水缺糧,不惜一切搶購、囤積物資,便是人類自保的自然反應之一,這和古時兩國相爭,守城一方給敵方大軍壓境時,囤糧備戰的心態一樣。1969年,中蘇關係緊張,更發生了在黑龍江珍寶島與新疆的鐵列克提邊防站的邊境衝突戰。那時,蘇聯要動用核導彈攻擊中國的說法甚囂塵上,毛澤東號召全國「深挖洞,廣積糧」備戰,果然短時間內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建成了總長度超過萬里長城的地洞網。國人有這樣的動力,除了中央號召外,戰爭威脅帶來的mass panic和self-preservation反應也應記一功。

 

互助自保 必戰勝瘟疫

自保的另一方法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當有災難威脅時,逃亡似乎是合理又最徹底的自保途徑。可是有研究指出,即使在mass panic影響下,選擇一走了之的人並不多,大部分人都用盡其他方法自保,到了山窮水盡,無他計可施時才想到一走了之,但到時才走往往已太遲。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在發達國家,遇上好像山火、地震、洪水氾濫等天災,政府呼籲受災地區居民疏散,甚至出動軍警「協助」,也有不少人選擇留守家園,甚至犧牲性命。事實上,逃亡的代價實在太大,不但要離鄉別井,還要放棄事業、離開親人朋友。看來,不論在內地或香港,因冠狀病毒而移民的人不多,想短暫離開的也不容易,因為許多個國家已把我們看成不受歡迎人物,其他的例如日、韓,本身已是「瘟疫大國」,避之則吉。

自保還有一個途徑,就是互助。17年前的SARS瘟疫,香港遭逢大劫,但也體現了港人的互助精神。那時我們在前線打拼,每天都收到市民捐助物資、金錢及打氣信息。不同政見的人士及黨派,也放下歧見,以抗疫為目標。今次的冠狀病毒瘟疫,不同組織也發揮了互助精神,派口罩、送保護衣。港人能上下一心,一定會戰勝瘟疫。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