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另一邊廂,阿芝與家人之間的交流愈來愈少,甚至分開吃飯。阿芝說,當時因為家人曾瞞着她更改了她的覆診日期,令她對家人失去信任,一度拒絕求診及用藥,後來更開始出現幻覺。「我會覺得人們都在談論我,而且會知道我內心在想什麼,我的右手更會代表另一個人和我說話。」此時的阿芝彷彿置身沒有出路的巷子裏,看不見生活中任何快樂的元素。幾經掙扎,她在教會導師的建議下,自願入院接受治療。她共入院3次,並於2011年確診患上思覺失調。
寫下病歷日記 沉澱思緒
住院期間,阿芝每晚也會寫下病歷日記,協助她沉澱思緒之餘,亦方便讓醫生了解她的想法,病况慢慢好轉過來。出院初期,態度積極的阿芝為了融入社會,接受新生精神康復會多項服務,包括社工跟進和個人心理面談,還有職業治療和輔助就業服務等。阿芝亦參加了僱員再培訓計劃的課程,包括寵物美容和咖啡調配員,並在新生會轄下的社會企業接受培訓。
各種培訓讓阿芝重拾自信,一步一步重投社會,終於在勞工處找到政府外判工作。獲得朋友和身邊人的支持後,阿芝更邀請她的社工擔任自己的提名人,參加由香港再生會舉辦的2013-14年度「十大再生勇士選舉」,獲得「傑出生命獎」。現在的她不再視工作為洪水猛獸:「工作讓人更有自信,當遇到問題而自己沒辦法解決時,可以找身邊的同事,他們都會願意幫助你的。」
培養自信——工作讓人更有自信,遇到沒辦法解決的難題時,還可以找身邊同事幫助。(JohnnyGreig@iStockphoto,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工作要負責 心事要分享」
自己的經歷,讓阿芝明白到維持身心靈健康的重要。現時,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外,她在公餘時間亦參與不同活動,例如運動、閱讀及教會活動等。從前無法專注看書的她,透過朗誦及做筆記的方式,現在已經能夠靜下來讀書。此外,她更積極擴展人際網絡,例如參加相片展覽,以葉與藍天的構圖,表達她對自然的愛好,獲得同事一致讚賞。「同事們對我很好,當我參加了新生會相片展覽時,把大會宣傳卡給上司看,他很替我高興,還叫我『加油!』。」阿芝笑着說。
阿芝對攝影很感興趣,未來希望成為一個能為精神病患者發聲的攝影師,拍攝患者們所認知的世界。阿芝勉勵同樣面對精神困擾的朋友,工作上要做個負責任的人,心事則要學懂分享,「把一些你覺得身邊的人應該要知道的事都告訴他們,讓他們懂得關心自己。有了朋輩及身邊人的支持,我們必定可以再次走入人群,過着多姿多采的生活」。
文:黃宗保(新生精神康復會專業服務經理(社區服務)、註冊社工)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知多啲:精神健康中心 一站式復元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