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稍緩和,防疫措施也逐步放寬,自助餐、各式美食的推廣成為不少人的目標。其中刺身、海鮮會否都是不少港人的至愛,尤其是「生食」三文魚、生蠔,甚至各式肉類冀能嘗到最新鮮的味道?不過,醫生提醒這些食物可能本身已存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或在處理過程中受污染,若未經徹底煮熟便進食,或有感染風險,甚至造成食物中毒。
刺身:勿選淡水魚製 帶有中華肝吸蟲
廣受港人喜愛的刺身,大部分都是選用深海魚製作,養和醫院駐院醫生蔡敏基醫生強調,絕不能選用淡水魚製作刺身,因淡水魚帶有中華肝吸蟲,一旦大量感染有機會造成膽管梗阻、肝硬化,甚至慢性黃疸,繼而演變成膽管癌。但即使是深海魚亦不能忽略食物安全風險,因在處理和儲存過程中如有不當,有機會滋生沙門氏菌及未能將寄生蟲徹底殺死。
蔡醫生指出,製作刺身前,應先將魚類冷藏於攝氏零下35度約20小時,以徹底殺死寄生蟲;此外,市民如欲選購刺身,如果是日本進口,可留意是否有日本農林水產部門認可,方有品質保證,在外則應光顧信譽良好的餐廳。
生食甲殼類及貝殼類海鮮 染創傷弧菌感染或需截肢
至於其他海產食物,例如甲殼類及貝殼類海鮮,包括蝦、蟹、生蠔等,需確保水源安全,否則「生食」會容易染上甲型肝炎、諾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創傷弧菌等。當中創傷弧菌,可在處理食材受傷時,透過傷口入侵人體,有機會在短時間內令皮膚和肌肉發炎、肌肉組織壞死,最嚴重需截肢,甚至致命。
肉類生吃增感染寄生蟲風險 應徹底煮熟
肉類方面,目前只有牛肉可在未完全煮熟下進食,但蔡醫生建議任何肉類其實均應徹底煮熟才吃,因生吃很大機會感染寄生蟲:
肉類 | 常見寄生蟲或微生物 | 感染後可能出現病徵 |
豬 | 豬絛蟲 | 腹痛、腸胃炎、幼蟲入腦致抽搐、感官扭曲 |
雞 | 沙門氏菌 | 發燒、腹痛、腹瀉、嘔吐 |
羊 | 旋毛蟲 | 腹痛、腹瀉、嘔吐 |
雖然有指牛肉可在半生熟的狀態下進食,但如處理過程受污染,或採用不經高溫的烹調方法,都有機會令細菌滋生,造成感染。
生食後出現不適 盡快求醫
蔡醫生表示,如在「生食」過後,或在處理食材過程中受傷,之後出現任何不適徵狀,應盡快求醫,以免耽誤治療。
專題系列文章
- 跑友注意:膝內側疼痛未必韌帶、半月板問題 或鵝足滑囊炎 P.OL.I.C.E 急救
- 腹痛勿掉以輕心 緩解婦科腹痛有法: 按穴+心情調節
- 怎樣才達到高強度運動?HIIT刺激神經再生、改善心血管健康 中風患者可做?
- 網球肘有徵兆:握拳、提重物、轉動門把疼痛加劇 前臂負重增風險
- 逆齡抗衰老要三管齊下?認識「生命時鐘」:染色體端粒 控制細胞衰老
- 水中太極怎樣做? 全身運動兼練氣 「耍」走呼吸道疾病
- 需要補鈣嗎?更年期、骨質疏鬆病人怎樣吸收鈣質?鈣片會致腎石嗎?
- 被踢出FDA健康名單:白麵包、乳酪、早餐穀物中添加糖是「元兇」?哪些食物符合新標準?
- 【匹克球】pickleball集網球×羽毛球×乒乓球 訓練心肺手眼協調
- 胃氣從何來?哪些食物易在腸胃內產生氣體?消化健康注意9個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