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將於10月推流感疫苗接種計劃,聯合科學委員會建議,打流感疫苗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之間應相隔14日。至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計劃已開展近4個月,全港逾295萬人已打第一針,當中約118萬人打科興,約177萬人打BioNTech(復必泰)。早前多個研究顯示,打科興後產生的抗體水平較復必泰低,政府專家顧問團及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昨開會,認為現時決定是否打第三針言之尚早,會在兩三個月後、秋冬再檢視。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外國研究: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 副作用多 影響前者抗體水平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許樹昌稱,政府將在10月底推流感疫苗計劃,但外國有針對Novavax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和流感疫苗的研究,發現同時打兩種針副作用較多,而新冠疫苗產生的抗體水平較低,若只打新冠疫苗,出現局部副作用機率有58%,抗體水平有4.6萬單位,若兩種針一齊打,局部副作用有70%,新冠疫苗抗體水平只有3.2萬單位,故應跟從世衛指引,若要打流感針或其他疫苗,應與新冠疫苗相隔14日,但有需要打破傷風針或狂犬針等則例外。
劉宇隆:數據未足 未七成接種 秋冬再研第三針
政府專家顧問團及聯合科學委員會昨討論是否需打第三針新冠疫苗,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會後表示,委員會認為現決定是否打第三針言之尚早,因暫未有足夠科學數據,而本港第一、二針接種率未達七成,「市民第一、二塊餅都未食,為何要談第三塊餅?」他說,要等本地和外國研究累積更多數據,兩三個月後再檢視。至於是否要等本港兩針接種率達七八成才打第三針,劉說,若本港變種病毒肆虐,部分醫護等高危群組若打了科興而抗體水平較低,或需為他們打第三針。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BioNTech及科興疫苗後的抗體水平 香港大學新冠病毒抗體研究:打2針復必泰抗體高科興9倍 料兩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保護力較低
科興復必泰預防死亡重症效果相若 沒討論第三針能否「溝針」
劉宇隆說,暫未見有數據顯示復必泰需打第三針,雖有研究顯示打科興的抗體水平較復必泰低,但有初步數據顯示,兩者所產生的T細胞反應不相伯仲,即兩種疫苗預防死亡和重症的效果相若,需否打第三針不應只看抗體水平,也要看T細胞反應。他說,市民現聚焦對比兩針抗體水平,原本打復必泰和科興約為六四比,近日市民對科興信心下滑,最差一日只有約4000人打科興,與復必泰比例約為一比四,重申本港現應用好手上疫苗。
至於第三針能否「溝針」,劉說科學委員會沒討論,現世衛建議兩針應打同一款疫苗,暫應跟從建議。
指市民對科興信心下滑 與復必泰比例1:4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近日有研究檢視巴西75歲或以上長者數據,發現沒打針的長者染疫後死亡率為9.2%,打了一針科興的長者,染疫後死亡率減至0.5%,打兩針則減至0.08%。
何栢良說,研究顯示打科興可減低長者染疫後的死亡率,但研究期間當地主要流行Gamma變種病毒,沒Delta變種。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
- 【前列腺增生】尿頻、夜尿、小便乏力 以為「屙慢少少」不理會 可招腎衰竭
- 【DSE放榜】競爭+壓力 專家:長期內捲vs.躺平可致失眠抑鬱 「45度人生」折衷方案?
- 高血脂症:肥胖不愛運動、嗜肉甜食 治療3招:健脾胃益氣除痰濕 須節制飲食
- 【偷竊癖】無法控制偷竊衝動藉以釋放壓力 事後感自責羞恥致惡性循環
- 心房顫動:心跳速率力度紊亂致心臟顫抖 中風機率增5倍 了解「脈衝場消融術」
- 腰背痛未必勞損般簡單 椎間盤、骨折、脊椎問題需治療復康並行精準診斷早日紓緩痛症
- 偏頭痛、年輕無三高突然中風 病因不明 或心臟卵圓孔未閉
- 留意體脂磅6個指標:BMI、內臟脂肪、肌肉分佈、體內年齡 數字反映健康端倪
- 心房顫動難察覺隨時併發中風、心臟衰竭 每日緩步跑30分鐘減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