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的神經,由下背經過臀部,然後從大腿後側向下延伸。由於它所經之處甚多,故有不少原因可影響這組神經線,產生坐骨神經痛。我們可以把坐骨神經痛比喻為一個痛症家族,任何導致這組神經受壓或受刺激的病因,都是這個痛症家族的成員,其中最常見也最教人聞之色變的是椎間盤突出。因為它的治療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常常得花好些時間,與物理治療甚至手術耗上一段時間才能康復。相比之下,它的另一個成員「梨狀肌症候群」則容易處理得多,卻由於較椎間盤突出少見而被人忽略。
相關文章:腰痛有原因 久坐勞損退化傷腰椎? 治療有法 強化核心肌肉要小心
梨狀肌症候群易與椎間盤突出混淆 抬腳分辨痛楚來源
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負責穩定髖關節,對不少下肢動作,例如旋轉大腿都非常重要。倘若久坐不動,例如經常坐在辦公室的白領上班族、職業司機、職業單車運動員;又或時常重複使用臀部肌肉作高負荷動作,例如長跑或舉重運動員;甚至髖關節、盆骨、臀部曾經受傷,都有可能令梨狀肌繃緊或痙攣,壓着下方的坐骨神經,引發梨狀肌症候群。它同樣可帶來臀部延伸至大腿的刺痛麻痹感,無論坐着或是站着也如影隨形,教人坐立不安。
梨狀肌擠壓坐骨神經 坐立難安 治療需配合肌肉訓練
不過,治療梨狀肌症候群簡單得多,在大多數情况下,透過物理治療、手法治療或針刺方法,把繃緊或痙攣的梨狀肌放鬆,便能夠解除對坐骨神經的壓迫,達到紓解痛楚之效。長遠而言需要配合肌肉訓練,保持肌力平衡,避免坐骨神經再次被梨狀肌擠壓。小部分患者對治療沒有反應,則需要再仔細找出病因。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