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大便次數多於每天3次、便意難忍、大便質地不成形、稀溏如水者,屬於泄瀉。長期持續泄瀉是慢性病,在排除消化器官的病變之後,病因多與胃腸功能失調有關。治療需要針對病因對證下藥,通過中藥、針灸等治療手段,再配合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改善胃腸功能,而非盲目收斂止瀉。(編按: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大便的質地和形狀有7種,屬於第1及2型的算是便秘,第3及4型屬於排便良好,至於第5至第7型的大便質地則算是泄瀉。詳見附表。)

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明報製圖)

慢性泄瀉成因多與食滯胃腸受壓有關 了解大便7種分類 

我們間中都會出現腸胃失調,但如果泄瀉持續發生超過4周,或在1個月內半數時間有泄瀉問題,便屬於慢性泄瀉。慢性泄瀉與脾胃運化失調有關,明代中醫學家張景岳所撰的《景岳全書》指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在排除腫瘤、炎症一類消化道器官疾病後,慢性泄瀉成因多與胃腸動力紊亂、胃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調等有關,為消化道功能性失調。飲食不節、情志失和,是臨牀上功能性慢性泄瀉常見原因。

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設計圖片,Rattankun Thongbun、bunditinay@iStockphoto)

相關閲讀:【大腸癌篩查】3大方法比併:大便隱血測試、驗糞便血液+基因、M3檢測驗細菌 高風險人士應定期照大腸鏡?


暴飲暴食致食滯胃腸 嗜生冷致脾胃虛寒

經常暴飲暴食導致食滯胃腸,或嗜食寒涼生冷以致脾胃虛寒,或過食油膩、高糖食物造成濕困脾胃,都會導致反覆泄瀉。中醫認為「濕勝則濡瀉」。長期飲食不節或過量進食,會增加脾胃負擔,有礙消化吸收,飲食水液無法正常運化,形成濕邪干擾胃腸功能,造成大便稀爛。經常食用寒涼生冷食物者,容易刺激脾胃,耗損正氣,形成脾胃虛寒,妨礙正常的運化。當脾胃虛弱,運化無力,便會因消化能力欠佳而形成「內濕」,引發泄瀉。除此之外,脾虛者常見面色偏黃、肌少乏力、身體浮腫,舌象可見舌體腫脹,甚至舌邊滿佈齒痕,舌面光亮濕潤。

針對前者濕困脾胃,治療宜祛濕化濁、消食健脾,常用中藥包括山楂、神曲、蒼朮、藿香等。針對由於脾胃虛寒形成的泄瀉,治療需要補氣健脾,常用中藥包括淮山、黨參、白朮、扁豆等。因不良飲食習慣而出現慢性泄瀉者,可透過積極調整飲食習慣,保護脾胃功能。患者宜保持飲食清淡,少吃屬性太偏(如太過寒涼、太過溫熱、太油膩、太甜)的刺激食物。用餐宜八分飽,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食滯胃腸的機率。

大便7種分類  質地不成形排便多屬慢性泄瀉  成因多與食滯胃腸脾胃受壓
不良飲食習慣–嗜食寒涼生冷以致脾胃虛寒,或過食油膩高糖食物造成濕困脾胃,都會導致反覆泄瀉。(Tatiana Dyuvbanova@iStockphoto)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慢性泄瀉 西醫歸納為腸易激綜合徵

長時間情志不舒,例如急躁易怒、焦慮緊張,也會影響脾胃功能,引起慢性泄瀉,這類泄瀉在西醫可歸納到「腸躁症」或「腸易激綜合徵」範疇。《景岳全書》記載本病:「此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剋土,脾氣受傷而然。」

肝氣不舒 脾胃受壓引致腹瀉

中醫認為這類患者本身脾胃機能通常較差,不良情緒會影響肝臟功能,引起氣的升降出入失常。當肝氣不舒,氣機欠暢,很容易會干擾脾胃功能,常見症狀包括胸悶胃脹、噯氣反酸、食慾不振、腹痛泄瀉等,病况每每在精神壓力大時加重,導致患者出現突如其來的腹痛腸鳴,大便稀溏,瀉後痛減。反覆泄瀉的不快經歷,加上體檢如驗血、內窺鏡檢查等都沒有發現病變,對患者來說不僅帶來生活上不便,更會帶來沉重心理負擔,可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治療這類「肝旺脾虛」的慢性泄瀉,需要疏肝理氣、健脾,常用中藥方劑為出自《景岳全書》的痛瀉要方。藥方中運用白朮燥濕健脾,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理氣醒脾,防風升清止瀉,組合成方劑後有祛濕健脾、止痛、止瀉的效果。這類泄瀉發病與情緒變化密切相關,患者應留意保持心情輕鬆,學習鬆弛減壓。飲食宜清淡,用餐時不宜狼吞虎嚥,餐後稍作散步、摩腹,避免馬上投入緊張忙碌活動,減少刺激腸胃。


相關閲讀:【腸易激綜合症】腹脹持續便秘或肚瀉 照大腸鏡無發炎病變 有可能腸易激作怪(醫學滿東華)


■按穴食療:艾灸調節胃腸 健脾湯水祛濕止瀉

慢性泄瀉的針灸治療,常用穴位包括位於任脈的中脘、氣海,以及足陽明胃經的天樞、足三里,有補氣理氣、調節胃腸蠕動的效果,可針刺或按揉刺激。陽虛寒多者可加上艾灸,每次溫灸各穴10至15分鐘,每日1次,有溫陽驅寒和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

維持良好腸胃生態 僅靠益生菌非人人有效

近年流行服用益生菌以調整胃腸道內微生物生態,增加腸道有益細菌株,改善腸胃功能,治療泄瀉、便秘、脹氣等消化不良問題。益生菌雖有整腸作用,但消化道內生態環境必須靠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否則光靠補充益菌難以營造健康腸道環境。而且不同人之間的胃腸生態可以有很大差異,光靠補充特定菌群未必人人有效。

要維持良好腸胃生態,平日多吃五穀類、蔬菜、水果等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用餐定時定量,進食時細嚼慢嚥,從容不迫。食材選擇及烹調方法建議參照不同地域各自傳統飲食文化,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切忌盲目跟從,否則身體難以適應。日常生活要留意鬆弛減壓,避免長期處於精神壓力沉重的狀態。

針對脾胃氣虛,運化欠佳,以致濕重容易泄瀉的人,食療建議選用有健脾、益氣、祛濕作用的藥材,如淮山、扁豆、白朮、茯苓等,以平補脾胃,改善運化。食療湯水可飲用淮山扁豆芡實瘦肉湯。

淮山扁豆芡實瘦肉湯

材料:淮山30克、扁豆30克、茯苓15克、芡實12克、蓮子(去心)12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將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濕止瀉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