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養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錦嫦醫生表示,若嬰幼兒的腹瀉症狀持續超過3天,出現脫水、高燒、抽搐等情况,應立即入院求醫。(設計圖片。pexels)

嬰幼兒急性腸胃炎:何時須入院?痊癒後有否後遺症?分辨諾如病毒?

分享此內容:

不同季節會有不同種類的傳染病,而可引致急性腸胃炎與食物中毒的諾如病毒,則在冬天最為常見。人群聚集的地方,如學校、遊樂設施與場地等,更是容易引致群體感染的高危場所。嬰幼兒一旦感染病毒,家長應如何應對?如何分辨是可以自癒或需要求醫?一旦在外遊時感染,又應如何處理?

養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錦嫦醫生表示,嬰幼兒如出現急性腸胃炎,他們肚瀉時身體的水份流失很快,容易出現脫水情况。雖然他們未必能表達自己身體的不適,但家長可以尿片變輕或尿液呈深黃色迹象等,密切觀察孩子的尿量變化;而他們在進食時的狀况與精神狀態,亦是評估的方法。

嬰幼兒急性腸胃炎:何時須入院?痊癒後有否後遺症?分辨諾如病毒?
養和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錦嫦醫生表示,若嬰幼兒的腹瀉症狀持續超過3天,出現脫水、高燒、抽搐等情况,應立即入院求醫。(設計圖片。pexels)

嬰幼兒出現急性腸胃炎,什麼情况須入院治療

陳醫生續稱,一般的腸胃炎病毒大約持續3天,一周內便可自癒。然而,若腹瀉症狀持續超過3天,甚或有大便帶血、高燒等情况,或因脫水引致電解質失衡,出現抽搐或休克,即代表病情惡化,應該立即入院求醫。此外,若嬰兒無法飲水或攝取任何水份,甚或持續上吐下瀉,同樣需要立即就醫,因為入院治療可經靜脈注射(吊鹽水)補充流失電解質,防止引發其他併發症。另外,在醫院可以透過腸病原核酸(PCR),檢測糞便以區分病毒或細菌感染。

諾如病毒 vs 輪狀病毒

她解釋,常見可致嬰幼兒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諾如病毒與輪狀病毒。

諾如病毒的病徵腹瀉、腹痛、嘔吐、發燒等,但通常會先作嘔後腹瀉。

輪狀病毒的病微:水狀腹瀉、嘔吐、發燒等,徵狀主要以腹瀉為主。

疫苗:輪狀病毒已有疫苗;諾如病毒則尚未有疫苗可作預防。

後續治療:益生菌、電解質有效?

陳醫生表示,嬰幼兒急性腸胃炎的後續治療,常見有補充電解質、服用益生菌,而益生菌有助調節腸道菌群,紓緩腹瀉的徵狀。此外,充分休息及清淡飲食在恢復期間亦同樣重要。

在康復期間,除以日常的母乳或配方奶來補充營養之外,亦可搭配電解質水(如電解質補充劑),預防嬰兒脫水。此外,水果的水份含量高且味道清甜,備餐時不妨加入,吸引兒童進食以補充水份及營養吸收。

癒後出現乳糖不耐症

有些曾患急性腸胃炎的嬰幼兒,即使康復,之後卻會出現乳糖不耐症。陳醫生解釋,原因是腸道黏膜因曾受損發炎,無法消化乳糖,便會引致持續腹瀉。如家長發現有此情况,可嘗試暫停普通奶粉,改用無乳糖配方奶粉,4至6周後通常腸道功能會逐漸恢復。然而,若症狀持續,需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切忌胡亂使用偏方或禁食,以免令腹瀉加劇或導致營養失衡。


相關閲讀:【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外遊前有何準備

如在外地出現急性腸胃炎,疑似感染諾如病毒,陳醫生建議,家長們首先要為孩子補充電解質,除可自製電解質水(在一杯水內加入適量鹽和糖),出發前亦不妨帶備口服補液鹽、運動飲料、退燒藥等,以備不時之需。而記錄嘔吐和腹瀉頻率,可評估脫水風險,及後求診亦可告知醫生。

然而,一旦出現血便、高燒或意識模糊等嚴重情况,便須立即就醫。若有言語不通的顧慮,必要時可展示症狀的翻譯詞彙;而病發期間亦應避免外出或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減少傳染他人。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小心腸胃炎作怪 查找背後原因 照顧嘔吐患者5重點避免脫水

預防交叉感染6個小貼士

如有家庭成員出現急性腸胃炎,為免交叉感染,家居措施不可少:

  • 注意手部衛生如廁、更換尿片後、雙手有明顯污垢,應正確使用梘液和清水清潔;
  • 日常手部消毒如雙手沒可見的污垢,可使用酒精搓手液消毒;
  • 小心處理嘔吐物或排泄物:需戴上外科手套和口罩,並使用漂白水消毒環境,事後徹底清潔雙手;
  • 個人衛生應提醒子女養成洗手的習慣(尤其飯前及如廁後),避免共用餐具;
  • 環境清潔高頻接觸區域如共用的門把、玩具等,日常清潔需更為注重;
  • 飲食健康海鮮、牛肉等應徹底加熱,飲用水需經煮沸或過濾。

常見問題一:嬰幼兒感染諾如病毒後,什麼情況需要立即求醫?

若腹瀉持續超過3天、大便帶血、高燒、抽搐、休克、無法進食或持續上吐下瀉,應立即入院治療,以防脫水及併發症。

常見問題二:如何預防嬰幼兒在家中或外遊期間感染腸胃炎?

在家:注意手部與環境衛生、避免共用餐具、徹底加熱食物。
外遊:備好電解質補充品、退燒藥、記錄症狀,如有嚴重情況應即求醫並避免接觸人群。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