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4月7日發表更新的暫擬共識建議,稱第五波新冠疫情下大部分本地死亡個案為滿60歲者,建議滿60歲者在接種3針新冠疫苗至少3個月後,可打第4針復必泰或科興疫苗以加強保護;而從沒打針的康復者都可於康復一個月後打針。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日前表示,滿60歲、已接種第3針新冠疫苗已滿3個月人士,即日起已可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或公立醫院接種站取即日籌打第4針,14日(周四)起會更新網上系統,屆時合資格長者可上網預約打針。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打兩針滅活疫苗(科興屬此類)後再溝其他疫苗,抗體水平比打3針滅活疫苗高。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重申,「溝針」可短暫提升抗體,長遠要靠第二代疫苗。
19萬滿60歲者可打第4針 未打針康復者隔一個月可打針 許樹昌:打科興者想抗體水平增可溝針
據最新建議,年滿60歲長者打第三針至少3個月後,可打第4針復必泰或科興,同樣原則適用於相同年齡層康復者。例如從沒打針的年滿60歲康復者,可於康復一個月後打首針,之後再打第2及3針,想打科興者第1至2針間距為1至3個月,第2至3針間距3個月;想打復必泰者第1至2針與第2至3針間距均為3個月(詳情見表)。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港大計算科興、復必泰兩疫苗接種一針、兩針和第三針 預防死亡及重症成效許料第六波較早至 長遠要靠第二代疫苗
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主席、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疫苗保護力分兩部分,包括B細胞及T細胞,第四針科學數據及資料暫時有限,據第一至三針情况,料第四針的B細胞產生的抗體約維持4個月,但仍會有T細胞反應,即可減低重症及死亡風險。被問長者夏天打第四針,疫苗保護力於冬天可能已減低,能否應付冬天爆疫,他說打第四針起碼可應付到相信較早來臨的第六波疫情。他又相信要等待第二代的針對性疫苗,「會比較有效」。
至於建議第四針打哪款疫苗,許樹昌說如一直打復必泰,就沒理由轉打科興;打科興者如想抗體水平高些可轉打復必泰,但繼續打科興仍可減低重症及死亡風險,選打哪款視乎個人取態。被問長遠全港市民是否要打第四針,他認為言之尚早,亦視乎第二代疫苗何時能面世。
至於免疫力弱的兒童及青少年首兩針復必泰間距應為21日,專家同時不反對康復者因海外升學等個人理由,提前於康復後不少於28日接種下一劑疫苗。對於不確定曾否染疫者,專家認為應按沒感染者一樣打針,並同意曾感染者可安全打針,打針前毋須事先病毒篩查。
長者打第4針可取即日籌 14日起可網上預約
至於何時可預約接種第四針。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 8日在抗疫記者會公布,接種3劑新冠疫苗已滿3個月、年滿60歲或以上的人,現已可領取即日籌接種第四針,或於14日(周四)當局更新網上預約系統後,再預約接種第四針。
網上預約系統(booking.covidvaccine.gov.hk)
網上預約情况(https://booking.covidvaccine.gov.hk/centre/index_tc.html)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