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學校停課,社交活動減少,小朋友留在家中的時間相應增加。在抗疫期間,不但家長的情緒可能受影響,其實小朋友也可能因為生活規律突然改變,情緒變得衝動、容易哭鬧、過動或者退縮。
小朋友有這些情緒,都是十分正常。家長毋須過於擔心又或是只顧責罵。家長可以表達理解的同時,多加與孩子在家中作不同的互動,例如一起做伸展運動,或按照小朋友的喜好一起玩耍,把握親子機會,同時可以一齊放鬆身心。
藉電子心意卡維持社交
「媽媽,我什麼時候才可以見到同學?是否大家都病了?」
家長可以先跟小朋友解釋,他們的擔心很正常,再以他們明白的方式慢慢講解現在的實際情况;然後鼓勵他們透過視像通訊或電子心意卡等,維持社交連繫。
親子煮飯仔 清潔家居
「小朋友整天留在家中,生活變得枯燥,如何是好?」
面對生活突變,青少年可能會因為不安或不知所措而顯得消極,在適當的防疫措施下,家長可以鼓勵青少年一起幫忙清潔家居、邀請他們一起下廚或製作小食。如情况合適,更可一起到郊外走走,一齊維持充實及積極的生活。
家長是子女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觀察和學習對象。為子女作一個好榜樣,照顧家人的同時,亦要記得照顧自己的身心靈需要!
新生精神康復會「抗疫同時不忘照顧子女的身心靈健康」短片:
文:張敬斯(新生精神康復會臨牀心理學家)
專題系列文章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 新一季流感疫苗接種9.25開始 涵注射式滅活疫苗及噴鼻式減活疫苗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