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病毒確診連日破百,對於應否以全民檢測應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按醫學及科學原則,可從成本效益角度討論,也要思考操作可行性,「可不可以5日驗750萬人?」
相關文章:明報健康網 – 新冠肺炎
袁國勇向本報指出,當社會只有一兩宗個案,全民檢測不具成本效益,但隨着個案愈來愈多,每日逾100宗,即有更多隱形個案在社區,考慮會有不同,「(每日) 100宗做(全民檢測)是否cost effective?還是1000宗才cost effective?」他沒為此下定論,認為全民都可就此討論。
JUMP招聘及進修博覽2025 多間參展機構︱即場搵工面試 10月25日﹙六﹚旺角見! 立即報名 |
除了成本效益,袁國勇表示要思考是否「行得通」,內地檢測分不同小區,在小區內的人不可周圍去,否則未驗完的人帶病毒周圍走,都有可能播毒。目前新冠病毒較常見的潛伏期是5日,他反問:「可不可以5日驗750萬人?」
袁國勇稱,他只按醫學及科學討論,如何決定及執行不是他能處理。他重申,現時最高風險是不戴口罩的時間,與家人相聚、去食肆吃飯都不會戴口罩,因此要盡量減少,才可堵截傳播。
許樹昌:要配合居家令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目前衛生署的檢測能力及速度未能大幅度提高,「等兩三日才有結果太慢」,如能做到盡快驗出懷疑個案是否呈陽性,便有助減少社區爆發風險。他續稱,如要推行全民檢測,相信要在一周內完成,並配合「家居令」,即如內地限制居民外出,直至有結果,過程中要提供日常生活物資等配套,「是否做到要看社會能否接受」。
(疫情第三波)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骨質疏鬆日】30歲後骨質流失快 骨骼變脆弱、易骨折 4重點防無聲疾病
- 【流感疫苗】夏季冬季流感夾擊 3類疫苗:滅活、重組、噴鼻減活怎樣揀?哪些防重症?
- 【世界精神衛生日】學童學業壓力感焦慮?家長不擅溝通? 多聆聽少批判 靠近子女助解困
- 【冠狀病毒】港大:舊藥易生抗藥性 研強效口服新藥 抗多種冠狀病毒
- 【乙型肝炎】每10個患乙肝4個不自知 篩查年內推 先驗家人帶病毒者
- 【流感疫苗】2025/26年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展開 一年打一次宜早不宜遲
- 重組流感疫苗是什麼?劉宇隆:適合對雞蛋過敏者接種 盧寵茂:母嬰院設賽諾菲三價滅活疫苗孕婦可接種
- 港大研究:行得快助保護呼吸系統 降患癌風險 肺癌尤顯著
- 【肥胖】全球5至19歲近1/10屬肥胖 增糖尿、心臟病風險 超加工食物所致
- 【精神健康】港大估算:去年港人自殺率升 學童輕生率減半 25至39歲男升幅最大主因財務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