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年齡增長,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記憶力衰退,但如果忘記約會、遇到舊朋友想不起名字、被身邊人指說話重複等,就需要多加注意,這有機會是患上輕度認知障礙。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邵家樂醫生在明報副刊網上講座中指出,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及認知障礙症之間的中途狀態,一旦未有改善,有可能惡化成認知障礙症,因此如有任何懷疑,建議求醫接受認知功能測試以作篩查。
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情況並不罕見,邵醫生表示,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有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到80至84歲發病率跳升至25%;而每年約有10%至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衰退成認知障礙症,較一般長者的1%至3%發病率高。另外,有本地研究顯示,香港每年有6.3%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發展成認知障礙症,但亦有部分受訪者在出現症狀後五年,認知能力維持相若或有改善,證明患上輕度認知障礙也有機會逆轉。
腦部不同區域主管不同功能,例如額葉負責思考、記憶、行為和動作;顳葉負責聽覺、學習及感情,腦退化症的症狀就取決於哪個區域受到影響。如何判斷是「無記性」或患上輕度認知障礙?邵醫生指,無記性的人多數會偶然忘記最近發生的事,但過一會便能想起;亦可能間中詞不達意,但知道個人心中想說的內容;而且判斷力、方向感及時間觀念正常。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則忘記事情的頻率較多,有時要別人提醒才能記起;語言方面有較多時間詞不達意;當要處理較複雜及多步驟的事情,例如網上銀行轉帳、使用電子支付等,要較多時間處理,亦容易在新環境迷路。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