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署於4月5日至4月18日接獲20宗接種新冠疫苗後疑患貝爾面癱,累計35宗。新增9男11女,年齡介乎31至71歲。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開會,檢視臨牀資料後認為3宗非患貝爾面癱、3宗需獲更多資料後再評估,14宗屬貝爾面癱的個案中,9宗打科興、5宗打BioNTech (BNT)。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則認為,仍需要更長時間跟進,暫未有足夠證據指打針後面癱率高於背景發生率。另外再多兩人打科興後死亡,累計至17宗;至於早前兩宗打針後流產,專家組稱無證據指與疫苗有關。
相關文章:再有驗出N501Y確診個案 新冠變種病毒傳播力高50% BioNTech復必泰對英國巴西變種有效 科興未有數據
14宗貝爾面癱 9接種科興疫苗 5打BioNTech
過去兩周20人接種新冠疫苗後懷疑貝爾面癱,累計35宗。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昨開會,檢視臨牀資料後認為3宗非患貝爾面癱、3宗需獲更多資料後再評估,14宗屬貝爾面癱的個案中,9宗打科興、5宗打BioNTech (BNT)。據醫管局初步資料,過去3年16歲或以上人群中,每年於4月5日至4月18日,平均有56宗貝爾面癱新病例,但該局早前指有關數字未計私營醫療數據。截至本月18日約71.99萬人打了新冠疫苗,而本港約有650萬名16歲以上人口。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腦神經科臨牀教授張德輝籲衛生署分析打針後現面癱的高危群組特徵,有需要時改接種指引。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則認為,仍需要更長時間跟進,暫未有足夠證據指打針後面癱率高於背景發生率。另外再多兩人打科興後死亡,累計至17宗;至於早前兩宗打針後流產,專家組稱無證據指與疫苗有關。
相關文章:BioNTech疫苗最遲8月底打首劑 24小時內預約升35% 接種擴大至16歲起 23日起可預約(附疫苗接種最新安排及預約連結)
張德輝:初步看高於背景發生率
孔繁毅:時間太短證據未足
張德輝認為,初步看來接種後現貝爾面癱率高於背景發生率,又稱打針後免疫反應可影響神經線發炎至面癱,呼籲衛生署仔細分析接種後面癱的人口特徵,以找出打針後面癱高危群組。孔繁毅則認為時間太短,未有足夠證據指打針後面癱高於背景發生率,仍需要更長時間跟進。
另衛生署早前公布兩孕婦打針後流產,專家會檢視後總結無證據顯示與疫苗有關。
過去兩周有兩人打科興後離世,當中92歲老翁患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心房顫動、 缺血性中風、高血脂症及腎功能損害,於3月18日打針、4月5日離世,初步解剖指死因是左血胸及主動脈動脈瘤破裂,專家會認為無證據顯示死亡與疫苗接種有關。另一名72歲男子患有腎衰竭需定期洗腎,3月24日打針,4月16日到醫院洗腎時心臟突停頓離世,初步臨牀評估死因為透析導管關聯的敗血症及高鉀血症,無證據顯示與接種疫苗有關。
累計19人針後亡 17科興2BNT
早前公布打科興後23日離世的58歲男子,初步解剖發現死因是冠狀動脈病;另一名打科興後16日離世的54歲男子,初步解剖發現死者有高血壓心臟病,無證據顯示死亡與疫苗接種有關,需全面解剖報告以評估因果關係。本港累計19人打新冠疫苗後離世,17人打科興,2人打BioNTech。
昨1.5萬人打首針 七成四人打BNT
昨約1.5萬人打首針新冠疫苗,約74%人打BioNTech,累計逾77.3萬和39.9萬人分別打了一針和兩針。
(疫情第四波)
專題系列文章
- 脊柱側彎 青春期可迅速惡化 3D打印矯形腰架輕便透氣 增穿戴依從性
- 【精神健康】開學了!關注孩子情緒 童年正向經驗7元素 助緩解逆境負面影響
- 婦女尿失禁|尿滲尷尬 年紀大無法控制肌肉?骨盆底肌肉運動4正確關鍵
- 胃癌先兆一定是胃痛?切胃後無得食?確診多屬晚期 手術治療、腹腔化療見成效
- 腎結石5毫米以上可致10級劇痛 電腦掃描助及早偵測了解3種手術治療
- 拆解抗生素5個迷思 感冒流感勿亂服 增抗藥性埋隱憂
- 糖尿病治療初期血糖忽高忽低?假性低血糖有原因 即時救急Tips
- 50歲後突暈倒恐心血管病警號 無症狀冠狀動脈心臟病隨時猝死
- 飛蚊症=視網膜脫落?留意「飛蚊」4個變化 或響警號即求醫保視力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